【摘要】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是一個多變而復雜的過程,作為班主任教師把握學生發(fā)展的核心要素,開出學生多元發(fā)展的良方,是學生健康成長軌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教師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將會促進學生蛻變得水到渠成。
【關鍵詞】學生成長 核心要素 蛻變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90-02
學生的成長是個復雜系統(tǒng)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過程,是需老師、家長和學生齊心協(xié)力的過程,更是教育在學生身上留下痕跡的歷程。教育對于孩子們成長的意義不言而喻,如何助力學生從“零”到“百”的蛻變,成了教育探索和研究永恒的課題。教育是向善、立人的事業(yè),它的內(nèi)在本質(zhì)是讓接觸和接近它的學生感受到精神幸福,體驗到成長力量,迸發(fā)出無限潛能,展望到光明前途。杜威說教育不斷地發(fā)展個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他的習慣,鍛煉他的思想,并激發(fā)他的感情和情緒。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實現(xiàn)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實現(xiàn)人的自然生態(tài)成長。
一、理想的樹立
對于教育而言,從來不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因為教育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是什么能激活學生身上的“血性”?是理想。是理想能讓學生通過教育羽翼豐滿,是理想讓學生志存高遠,是理想使得學生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如何讓懵懂少年立志高遠?教師的引導必不可少。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每天早晨一句名人名言,或者班主任的所感所悟,寫在白板上,均可用于幫助學生找準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理想沒有高低之分,追求沒有貴賤之差,只要是高尚的、崇高的都是值得贊揚鼓勵的。當學生擁有了理想之后,他們就有了不懈前進的動力,就擁有了向前沖鋒的核動力。理想需要進一步分解,化解成目標,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他們的目標,夢想由大變小,努力由少變多,和理想的差距由遠到近。
二、活動的豐富
理想不是萬能鑰匙,不能解決學生成長中的所有問題,理想不是教師解決教育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一勞永逸的工具。積極開展豐富的活動幫助學生放飛青春夢想和活力,激發(fā)學生發(fā)展的內(nèi)動力,真正實現(xiàn)“我要飛”的自我追求。學校每年組織的“六節(jié)”,體育節(jié),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文明禮儀節(jié),讀書節(jié)和合唱節(jié)為學生呈現(xiàn)了豐富廣闊的舞臺,使得學生可以在不同領域大顯身手。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體驗酸甜苦辣,感受成敗榮辱,收獲體驗經(jīng)歷。班級的個性化活動也會助力學生的成長。在學期初,班主任將以下內(nèi)容納入學期計劃,如語文學科的鋼筆字比賽,書法比賽,讀書心得評比;趣味數(shù)學競賽;英語學科的單詞聽寫大賽,英語演講比賽;地理知識大比拼;生物模型大賽等。與此同時,學校開發(fā)了28門校本課程,如面塑,創(chuàng)客,空竹,黃梅戲等。在這些課程中學生動手動腦,育人育智,讓學生的夢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這些活動和校本課程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可以為學生的高速發(fā)展添磚加瓦,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文化的建設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級的文化建設會給予學生巨大影響。如何讓影響力更積極向上?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出謀劃策,想出良方,最后形成統(tǒng)一方案。首先,班主任在班級內(nèi)公布個人想法,然后集思廣益。然后,同學們補充和完善。這樣,核心精神和理念得以宣揚,也能從學生立場出發(fā),設計出他們喜聞樂見的教室布置。除了常規(guī)的名人名言,學生自創(chuàng)了一些符合他們心理和認知的語言張貼上墻。在教室后墻上,特意留白了,為了能讓學生的各種作品得以呈現(xiàn),如書法作品,繪畫作品,剪紙等。教室右側(cè)墻面上開創(chuàng)了“精彩瞬間”,上面留下了同學們自來到38中以來的各個瞬間的照片,如運動場上的奔跑,籃球場上的拼搏,早讀時的專注。學生自辦的班刊“碧霄之上”,凝聚了學生們的心血,也為他們提供了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學生在這個教室里找到了歸屬感,擁有了成就感,更滿懷期待感。
四、情感的升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就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孔子也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但未必皆如愿。有時學生不理解,家長會誤解,有種萬般付出皆成空的感覺。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在教育過程中不是“打是親,罵是愛”,也不會有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效果。教育是細水長流,潤物無聲。利用不同時間、在不同地點與學生交流不同話題,多次的溝通,不斷的交流,反復的談判,觸動學生心靈世界,教育才會真正發(fā)生。當然,時間、地點、人數(shù)需要根據(jù)談話主題確定,只有考慮多種因素,交流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班主任對班級的全力投入、真誠對待學生、崇高的人格魅力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對教育的認可,親其師而信其道。
學生激情迎接每一天,學習充實每一天,思考過濾每一天,品味享受每一天,快樂成長每一天,這是教育追求的真諦。是教育讓學生實現(xiàn)了“零”到“百”的蛻變,是教育實現(xiàn)了人的自然生長。只要我們用心耕耘,在教育這塊沃土上到處都能收獲一種神奇的果實,它的名字叫“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B.A.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杜威.我的教育信條[C].西方現(xiàn)代教育論著選. 王承緒、趙祥麟編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梁海偉.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應首先讓學生滿意[J].人民教育,2013.
作者簡介:
姚文海,中學高級教師,碩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基礎教育和英語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