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馨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在各行的深入應用,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也呈現了“互聯網+”基礎教育的新趨勢。筆者從事小學教育多年,認為小學教育要向著更具開放性和精細教育方向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對于“互聯網+”背景之下小學教育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育有著很深刻的認識,現結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互聯網+ 小學教學 趨勢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23-02
小學新課標中明確提出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其教學過程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因此,運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建立了一種方便快捷的知識交互、學習交流、認知培訓等功能的全新教學模式,可推動混合教育在小學日常教學中的應用,實現傳統(tǒng)小學教育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互聯網+”時代的基礎教育特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 —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作用,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薄盎ヂ摼W+”基礎教育,意味著把互聯網的創(chuàng)新成果與基礎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使教學更加個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細化、決策更加科學化。具體到學校課堂教學,“互聯網+”在教學中的運用,將促進教學活動更具有互聯網時代的“個性化、移動化、社會化、數據化”的特點。
二、小學教學模式的新趨勢
1.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目前,絕大部分小學還是采用大班制教學,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授課老師的教學內容不可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要求,并且會壓制一些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然而,“互聯網+”時代到來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而且讓教育手段也變得更加豐富和有效。教師可以借助視頻、計算機軟件和網絡平臺等方式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這種混合式學習可以將課堂內容和課外內容相結合,產生新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他們的個性特征,增強個性發(fā)展。
2.師生之間角色的轉變和優(yōu)化
“互聯網+”時代,教師以傳授知識轉變?yōu)槟芰ε囵B(yǎng)。教師要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之路上的指引者,引導著學生獲取知識,并在知識獲取的過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而作為學生而言也要從既往知識接受者的身份中脫離出來,學習方法,培養(yǎng)能力,以更為積極的心態(tài)更加多樣的方法獲取知識, 釋放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3.師生交流方式創(chuàng)新
“互聯網+”為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平臺,例如各類的教育軟件及信息化設備等,改變了傳統(tǒng)的舉手提問加課后作業(yè)的模式,更加方便的是可以利用免費的互聯網資源,比如微信等大家常用的軟件,可以讓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變得更近。在條件允許下,可以使用平板電腦及配套的教育軟件,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在線討論發(fā)現并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發(fā)表在軟件平臺之上?;凇盎ヂ摼W+”,學生的思維會更加天馬行空,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同時結合互聯網的海量資源,會更加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教育數據的應用
目前大數據理念及技術正在快速融入各行各業(yè),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應用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教育領域中數據的應用主要是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兩大方向。都是以量化教育過程中各類資源為手段,尋求教育規(guī)律。過去,教育以定性為主,但是結合了“互聯網+”數據可以驗證教師的假設和推測,有助于我們更加清晰和深刻地認識教學。在精細教學方面,可以更好的對學生個體進行關注與分析,學生學習的痕跡和軌跡可以被持續(xù)跟蹤與分析,可以精準地了解該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結構、能力傾向等個性特征,從而為其量身定做適合的學習指導方案,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對于基礎教育來說,更多的意義在于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教育工作者應該學會用新思維來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新模式,推動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信息化教學理念推進了基礎教育的發(fā)展,為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更多可能性。但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并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而且要能借助各種教育技術工具獲取、處理、綜合運用和評價教育信息,并形成合理的教學設計。我們希望小學教育能跟上時代而不流于形式,更希望能從中探索一種小學教育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劉延東.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2017-01-03.
[2]許建素.讓創(chuàng)新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談談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價值工程,2010,(30).
[3]李霖.關于課堂教學生態(tài)化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4(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