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國崢 王國輔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本文重點探討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互動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問題。
關鍵詞:互動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堂上的主體是學生,老師只是扮演引導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角色。由于這種授課方式有一些弊端,我們需要改變傳統(tǒng)守舊的授課方式,以師生互動的方式教學。老師要積極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下面將對什么是互動教學、怎樣進行互動教學、怎樣提高教學效率與提高教學效率的意義進行分析。
一、 互動教學的概念
互動教學是一種“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把師生在課堂或業(yè)余生活中關于“教與學”的交流互動過程看做教學過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與學兩方面都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互動教學,改善了緊張的師生關系,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關系。而且,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師生影響,更容易使師生產(chǎn)生教學共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更有利于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
二、 互動教學的意義
互動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來說,課堂效率的提高意味著對所學內(nèi)容掌握程度的提高,也是學習能力和水平提高的表現(xiàn)。每堂課的時間都是固定、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能學到比過去更多的知識,老師也講授了更多知識,這對雙方都是有益的。
師生在互動教學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改變了過去的緊張關系,這樣師生間的交流就會增多。學生會更喜歡這門學科,老師也會更積極主動地傳授知識。
三、 如何通過互動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一) 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互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展開互動教學來提高教學效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語言交流。而要進一步加強互動教學,在語言交流互動方面也應該做得更加充分。教師可以多問問題,讓學生更多地進行思考回答,同時也能交流兩者之間的思路,對問題的答案讓學生也能有更深的印象。同時除了提問方式外,還可以與學生交流對課文的感受,讓學生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當然語言交流互動方式遠不止這些,教師可酌情選擇對生字或是其他方面作出交流。
其中以對課文交流舉例來說,《賣木雕的少年》在講解完畢之后,教師就可展開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完了這篇課文,你們都學習到了什么?每個學生的回答可能都不同:有的會說:“我在非洲少年身上學到了真誠?!庇械目赡軙f:“我在他身上學習到了什么叫朋友,什么叫做友誼,朋友之間要學會為對方考慮,不要太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蓖ㄟ^教師與學生之間簡單的交流方式,不僅讓學生能夠?qū)φn文有了更好的掌握,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記憶,從而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二) 參與到學生學習任務當中,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互動本是雙方的事情,只有關系融洽,教師與學生之間天然的距離感拉近才能夠更好地促進互動,從而在互動學習中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這方面,教師可以主動參與到某些學習任務當中去,通過這種形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比如,在學習《春曉》這首詩的時候,老師除了要翻譯詩句的意思外,還要學習一些生字,比如“啼”字。利用這個學習生字的機會老師可以參與到與學生互動學習任務當中去。教師可以引導性地問:“這個字誰能考考老師怎么寫?老師要是能寫出來就考考你?!钡鹊龋ㄟ^這種引導性參與其中的話,教師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三) 適時的激勵學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信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特別是在互動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合適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激勵,在引起他們興趣的同時,更加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自信,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對于這些激勵的語言,教師應該善于利用一些鼓動性的話語,比如“回答得很好”“特別棒”等等,同時伴隨著話語還應有眼神的認同。比如,在教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的時候,當講到精彩部分的時候,教師可以暫時停住叫兩名學生起來分角色朗讀,當兩名學生讀完之后,教師可以走過去拍著肩膀鼓勵他們,聲情并茂地說:“你們讀得太好了,特別棒,比老師剛剛讀得還要好!”這種激勵學生的方式能夠提高朗讀學生的自信,也能夠讓其他學生都產(chǎn)生一股不服輸?shù)哪铑^,當教師下次叫到他的時候,他的自信心將會更加增強??傮w上看,對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著顯著作用。
(四) 加強課外教學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的教學是基礎,課外的拓展是補充,是提高、是鞏固。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妙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擊。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應積極的立足課堂并有效的向課外拓展延伸,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嘴、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快樂的學習、進步。為此,教師可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教學的實際需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互動學習。
例如,在教《天山景物記》《威尼斯》《我國古代橋梁建筑》后,我們可以利用課外時間,讓學生將課文改編成導游詞演示;教學話劇《雷雨》《竇娥冤》后,可以讓學生上臺扮演角色,可以結(jié)合單元訓練進行模擬應聘、自薦、辯論賽等訓練,還可以讓學生上圖書館查找資料、電腦上網(wǎng)等。這樣,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引導,在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同時,學生也在其中在創(chuàng)新高,增強了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動腦能力等等,課堂教學更好地實現(xiàn)了延伸,教學效率得到實質(zhì)性的提高。
四、 結(jié)語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亢奮的學習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從而有利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曾振良.加強互動教學,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3(03).
作者簡介:
嚴國崢,王國輔,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永豐堡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