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玲
摘 要 計算機基礎是計算機最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能為學生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很多非計算機專業(yè)的高職學生也會學習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掌握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知識,提升就業(yè)競爭力,所以計算機基礎教學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 任務驅動法 計算機教學 作用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任務驅動法就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教師或其他學生的幫助,在探究一些問題或逐漸完成一些小任務的過程中完成整個任務的學習。使用任務學習法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親自實踐中獲取知識,被廣泛應用在教學之中。
1什么是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的教學法,它與傳統(tǒng)以教授為主的教學理念不同,任務驅動法是以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實際任務為主的一種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傳統(tǒng)的再現式學習轉變?yōu)樘骄渴綄W習,學習者處于積極的探索狀態(tài),每一位學習者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實際問題的理解,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提出解決問題方案。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為學生提供體驗實際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通過對成果的評價和檢驗,總結學習效果,使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是一種高智慧的教學方法。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
任務驅動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和協(xié)作性,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作為主線,把教學內容和目標巧妙地貫穿于每一個獨立的任務中,學習者通過完成任務達到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角色和地位已經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3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作用
3.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tǒng)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一般以教師為主導,通常在課堂上教師會將大量的計算機知識教授給學生,并用計算機將所學的知識為學生演示一遍,在課堂上留給學生的上機實踐的時間很少。有些教師甚至會將課堂時間全部占用,讓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操作,這樣不僅影響課堂效率,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得計算機基礎教學效果不佳。將任務驅動法應用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通過將大任務劃分成不同的小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互相合作的方式,輔以教師一定的指導親自動手操作解決問題,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同時在自己獨立完成任務或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能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3.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任務設計和教學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部分,學生想要解決任務首先要去分析任務,了解任務表達的真正內涵,根據分析到的任務內容進行實踐操作,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因此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任務的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型應用人才,促進學生更好地全面發(fā)展。
3.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會詳細地將所有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學生缺乏自己的思考空間,通常會在教師限定的范圍內進行實踐操作,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通過任務教學法,在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知識之后,利用任務為學生指引一定的方向,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在學習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
4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
4.1自主學習和建立任務合作學習小組協(xié)作學習
自主學習的中心便是自己學習,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性意見,如資料、獲取信息的途徑等,讓學生自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適用于比較簡單的學習,但對于比較復雜的學習,就需要建立任務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協(xié)作學習。小組協(xié)作學習是積極推動型和行動導向型教學方式之一。針對學生計算機知識基礎差距大的現狀,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可采用教師指派和自由組合相結合的方式,將學生按不同的學習層次進行優(yōu)差組合分組,實行團隊任務教學模式。學生在溝通、協(xié)作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想法和方法,對所學的知識也有更清晰更全面的理解。這樣就能讓每一位學生有事可做,避免部分學生做多或做少的現象。這既能發(fā)揮任務驅動教學的優(yōu)勢,又能達到學生的共同進步的最終目的。
4.2合理設計教學任務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要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有必要設置特定的學習情境。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和學習任務有一定的關聯(lián),能夠保證學習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化,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將知識點包含在任務主題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自己在操作中更加投入。
其次,提出任務。當情境創(chuàng)設完成后,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將任務設計更加突出和典型,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相關學習資料的基礎上,學會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類比和綜合,最終做到舉一反三,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具體來說,老師在設計相應任務時不局限于某個知識點,而應使各知識點進行綜合,使知識點相連,使任務更加完整,學生能充分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
4.3建立完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評價和展示
學生動手完成了任務后一定要注重作品的展示、互相評價作品的優(yōu)點及有待改進的地方、總結自己完成任務的得失及原因。通過任務作品的展示能使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間的相互評價,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相互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5結束語
計算機基礎是高職教學中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這門課程對學生應用操作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而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學生自主分析任務、完成任務,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水平,為企業(yè)和社會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小琴.“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7(11):47.
[2] 王曉飛.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15(0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