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生權
【關鍵詞】 閱讀教學;想象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109—01
沒有想象就談不上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的思緒飛揚,引導他們肆意馳騁想象,對文本的形象給予適當的補充和豐富,使形象“豐滿”起來,從而增加文本的厚度。這樣,才能突破有限的文本,感受語言文字內在的意蘊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一、在進入閱讀情境中引導合理想象
閱讀教學中要在學生品讀文本的基礎上,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在想象中不知不覺進入情境,深入細微地體驗和理解作者表達的意境,進入人物的內心,以及文本所要帶給讀者的思考,如此文本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才能漸漸呈現出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才能獲得一種思想的頓悟。例如,《學會看病》講述了一位母親在兒子感冒時讓他獨自上醫(yī)院看病,從而使其學會了看病,情感真摯,體現了別樣的深沉的母愛。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想象一下,兒子出門看病以后,這位母親是怎樣在等待中飽受煎熬的?這其間她會有怎樣的神態(tài)動作?”
二、在創(chuàng)設閱讀懸念中引導合理想象
閱讀是學生主體參與的過程,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儲備、經驗和一定的文字感悟能力,對文本的富有個性的解讀。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是閱讀教學的良好開端,而恰到好處的想象訓練,往往能一下子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引發(fā)閱讀的興趣和欲望,從而深入探究。例如,《老人與海鷗》的開頭寫老人喂海鷗。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原來簡簡單單的老人邊走邊放,海鷗邊走邊飛的動作,經作者一描繪,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一幅生動的畫面?學生想象人鷗共舞的和諧畫面,借助畫面理解了語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海鷗對老人的依戀。老人與海鷗之間又會演繹出怎樣感人的故事呢?這樣的想象,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欲望。
三、在生活情感體驗中引導合理想象
共鳴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認同,就是心靈之弦的共鳴。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的人物和情節(jié)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拉近與作者及文本人物的情感距離,以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更好地解讀文本。如,《懷念母親》一文,作者將母愛的失去看成是自己靈魂的缺失,似乎整個世界都變得一片黑暗。此時,教師讓學生聯系切身體驗,展開想象:母親外出的日子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樣,在想象中,這段文字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產生了聯系,學生讀懂了平易樸實的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濃濃的情愫,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與作者的情感相契合。
四、在閱讀拓展延伸中引導合理想象
好的文學作品講究洗練、含蓄、委婉,總能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所謂“言已盡而意無窮”,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教學可引導學生進行延伸想象,從而深入領悟主題。例如,《窮人》一課的結尾桑娜的回答很平靜、很自然,她聽了丈夫急切的話語,知道他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使人浮想聯翩。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桑娜夫婦一家本就生活拮據,勉強度日,收養(yǎng)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后,他們的日子該怎樣過呢?然后請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當一回作家,續(xù)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的故事。通過想象,有的學生延續(xù)文章的基調,細致地描寫了桑娜夫婦為了維持一大家子的生活,艱苦付出;有的則以漁夫在暴風雨中在驚濤駭浪中打魚,最后不幸葬身大海的悲劇告終……學生在續(xù)編故事中進一步體會桑娜夫婦美好的心靈,了解舊俄羅斯時期窮人的悲慘命運。
五、在感受美妙意境中引導合理想象
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編的課文多是文質兼美、意境悠遠的。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不失時機地引發(fā)學生展開想象,感受文中意境的美妙,并把想象到的描述出來或寫下來。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僅僅一個“綠”字的活用,給人們留下了多少想象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引導學生理解“綠”字用得巧妙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描述出來,再組織匯報交流,有助于學生整體語文水平的提高。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