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宇 王興 向其英
摘 要:本研究基于對原有以“知識為中心”的幼兒教學小學化觀念產生巨大沖擊,轉而以“健康快樂為中心”幼兒游戲化教學思想占主導;怎樣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為幼兒園、家庭成為新的研究命題,幼兒體育與健康需要協調幼兒園與家庭共同才能夠解決,筆者從家園共建的培養(yǎng)幼兒健康行為習慣、政策導向的意義剖析,進而從家庭、幼兒園、社會層面三個方面討論共建的難點,最后,提出通過親子活動日、家長課堂、網站交流等途徑,為幼兒體質與健康促進家園共建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體質 健康 家園共建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a)-0236-03
眾所周知,幼兒是人生關鍵期,影響其成人后幸福生活,專家在研究抑郁癥疾病時,許多病例反應一個事實,童年生活不愉快,是抑郁癥發(fā)病重要誘因,社會、家庭對幼兒關注前所未有;現階段幼兒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世界先進育兒理念,如盧梭主張“自然主義”,讓兒童在自然狀態(tài)下成長,蒙臺梭利提倡的兒童獨立性的尊重;杜威倡導的教育生活化;對原有以“知識為中心”的幼兒教學小學化觀念產生巨大沖擊,轉而以“健康快樂為中心”幼兒游戲化教學思想占主導;怎樣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為幼兒園、家庭新的研究命題,幼兒園在新理念影響下,幼兒園校內出現了鍋、碗、瓢等生活化器材,還有諸如繩梯、滑滑梯、秋千等體育器材,但是,國內幼師一般畢業(yè)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系統學習了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訓練方法,對于幼兒體育內在規(guī)律學習尚淺,幼兒體質促進主要依靠體育的手段實現。家庭層面,如今獨生子女普遍,孩子的需求,往往有求必應,養(yǎng)成不良生活習慣等,家長雖意識到要改變,卻不知從何著手。基于上述呈現的諸多問題,本研究力圖構建家庭與幼兒園橋梁為促進幼兒體質與健康共同發(fā)力,同時,為家長、幼兒園提供育兒方式方法上提供參考。
1 幼兒體質與健康概述
幼兒體質與健康包括兩個層面,體質與健康,一方面幼兒體質,目前,還沒有研制出評判幼兒體質指標,衡量幼兒體質通常借助于成人體質測試包括身體形態(tài)指標(身高、體重、體脂率)、身體機能指標(肺活量、臺階試驗、閉眼單腳站立),身體素質指標(坐位體前屈、握力、反應時、俯臥撐)三個維度;另一方面幼兒健康,引入聯合國在健康定義,也由三個層面組成(生理學意義的健康、心理學意義的健康、社會學意義的健康,具體表現在幼兒健康包含(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綜上幼兒內涵與外延論述,筆者認為:幼兒體質與健康是指身體形態(tài)及身體各器官系統發(fā)育良好,身體各項指標正常,對自然環(huán)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2 幼兒體質與健康幼兒體質與健康促進家園共建的意義
2.1 關注幼兒體質與健康狀況是國家的政策導向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明文規(guī)定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fā)育和機能的協調發(fā)展,增強體質。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其中在強調幼兒在“體、智、德、美”方面的發(fā)展時,把“體”字放在了首位??梢?,在幼兒階段,與其他方面的發(fā)展相比,體質的增強處于更為重要的位置。
2.2 幼兒階段是培養(yǎng)終身健康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
俗話說:“教大人,不若教小兒”,幼兒體育教育必須早行。原因為:第一,兒童在幼兒階段活潑好動,正是接受體育教育的大好時機,此時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的興趣和動作能力,更有利于被幼兒接受;第二,幼兒期是身體發(fā)展和智能發(fā)展的起步階段和奠基時期,更是各種基本動作技能和習慣動力定型的初期,其間獲得的經驗易于鞏固和長久,會影響到青少年及其一生,所以對于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能力和習慣十分重要。
3 幼兒體質與健康促進家園共建難點
3.1 家庭層面分析
首先,農村家庭角度分析,許多農村家庭迫于生計,背井離鄉(xiāng)外出務工,孩子剛出身,托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這部分孩子被稱之為“留守兒童”,老人體力有限,有的甚至身體存在某些疾病,本身老一輩受教育少,姑且不論體育鍛煉,孩子基本營養(yǎng)保障都存在問題,幼兒園與家庭溝通難度較大;城市家庭角度分析,城市情況比農村狀態(tài)較好,孩子一般在父母身邊,父母所受教育水平高、家庭教育重視較高,較強意愿與幼兒園共同培育孩子,家庭體育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外在因素(體育場地、器材、鍛煉方法、手段、時間),內在因素(體育理念、興趣、愛好、身體狀態(tài)等)也是制約家園共建瓶頸。
3.2 幼兒園層面分析
其一,師生比例角度分析,公立幼兒園學生人數較多,優(yōu)質幼兒園表現更為突出,師生比例失衡,不便于幼兒管理;其二,幼兒園場地設施角度分析,幼兒園供幼兒戶外游戲的場地少,示范性幼兒園稍好,幼兒園更多時間室內玩耍、學習一些其他知識;其三,幼師角度分析,由于現階段幼兒缺口較大,就業(yè)門檻較低,農村或西部小城市,學歷層次中專、大專為主,大城市優(yōu)質幼兒園本科、研究生學歷;幼兒隊伍不穩(wěn)定,尤其民辦幼兒園,主要原因,幼兒園教師待遇偏低;職后培訓較少,教學觀念、方法、手段難以進一步提升,或者社會影響,教學內容小學化傾向嚴重;而對現行推廣的游戲化教學格格不入,幼兒體育游戲、內容、手段、評價知之甚少,綜上幼兒園存在問題也影響了家園共建。
3.3 社會層面分析
社會對人才評價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是能否上一個好學校。我們常常會看見一種現象,逢年過節(jié)家長們、孩子們聚在一起,相互攀比,譬如,孩子能夠說多少數字、背多少英文單詞、背多少詩詞等;不顧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娃娃抓起,幼兒園教授小學內容,小學教師教授初中,初中上高中內容等;每天孩子們回來父母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孩子在學校學了什么,家長圍繞孩子也是如何灌輸知識;中國五千年文化,流傳一些思想,譬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高中狀元”,現在社會上某些地區(qū),開發(fā)商給某高考狀元送車、房子、錢等現象,孩子還未走出社會,受到過于物質化的侵蝕,也未必是好事,也給未來的孩子帶來更多的壓力,社會環(huán)境給家庭、學校、孩子本身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孩子的身體是否健康,每個年齡段是否達到了健康的標準,如果沒有,家長與學校采取哪些措施干預;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孤僻癥、憂郁癥等心理疾病在嬰幼兒階段也有發(fā)生,諸如此類,社會影響也為家庭與幼兒園共建促進體質發(fā)展帶來不利。
4 幼兒體質與健康促進家園共建的目標
家長及幼兒園共同關注的焦點是幼兒健康,幼兒體質是否健康,從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三方面反應;幼兒期是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家長與幼兒園塑造幼兒正確的身體形態(tài),防止弓腰駝背、肥胖、干瘦等;在身體機能方面,家庭與幼兒善于觀察孩子外在生理機能,以及定期醫(yī)院各器官系統發(fā)育情況;在身體素質方面,幼兒期主要發(fā)展協調素質、平衡素質、力量等素養(yǎng),每個年齡鍛煉都有對應的發(fā)展指標。心理健康方面,防止兒童常見心理問題,恐懼癥、焦慮、過分任性或沖動、退縮,對不良心理問題正確干預,許多成人不良心理問題與童年心理健康與否有一定的關聯;另一種表現,現階段出現普遍問題,社會適應能力,兒童適應能力較弱,現在基本屬于單孩或二孩,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幼兒去幼兒園上學適應時間較長,有的孩子入園兩三個月哭鬧,還表現在孩子之間溝通較少。
5 幼兒體質與健康促進家園共建內容
第一階段,科學檢測,依據一定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標準,通過醫(yī)院、家庭、幼兒園借助于一定工具、觀察、實驗等手段對兒童檢測,第二階段干預措施,對檢測結果科學分析,那些需要主要家庭負責,如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待人接物方式、鍛煉習慣受到父母耳濡目染影響,幼兒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譬如,父母喜歡運動,孩子跟著一起運動,體質狀況勢必會有所提高。因此,家長需要謹言慎行,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家庭成員處處給孩子樹立榜樣。社會適應方面,幼兒園就好比小社會,幼師可以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游戲,讓孩子團結合作,同時,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如果身心方面存在器質性問題,需要借助于醫(yī)學手段干預,如孤僻癥、抑郁癥,需要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第三階段評估,干預效果進行評估,有效措施進一步強化、無效措施拋棄。最終達到家庭與幼兒園各自的目標。
6 幼兒體質與健康促進家園共建途徑
6.1 親子活動日
親子活動為幼兒與幼兒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搭建平臺,參與體育游戲活動,現階段幼兒園開展此類活動較少,每學期一次或不到一次,隨著社會發(fā)展,家庭與幼兒園越來越重視,家長也樂于參與此類活動,親自活動一般由幼兒園組織,依賴一定的場所與器材,組織該活動事情繁雜,考慮問題較多,每次舉辦完,幼兒園教師感覺疲勞,這也是開展次數較少的原因之一,筆者認為,孩子家長也可以參與組織過程,幼兒園家長中,不乏有組織能力強、體育特長突出者,分擔幼兒園組織工作,適當增加親子活動日的數量,每月舉辦一次,家長可以更好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狀況,使孩子身心更健康。
6.2 交流記錄本
交流記錄本,幼師將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身體狀況、心理情況記錄在本子上,孩子回家后,家長通過記錄本了解自己孩子的狀態(tài),如孩子吃飯、與小朋友玩耍、孩子的表現、游戲活動、運動量等情況,有哪些建議,需要家長配合做哪些工作;同時,家長可以記錄孩子在家庭中遇到的問題,如孩子出現依賴父母、不愿上幼兒園等心理問題反饋給幼兒園;通過交流記錄本家長與幼師可以更充分了解孩子在學校與家里的情況,全面干預,促進孩子發(fā)展。
6.3 家長課堂
幼兒園組織類似于家長會活動,家庭教育從嚴格意義講是一門學科,許多做家長的沒有修過這門課程,也較少看過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家長育兒知識欠缺,忽視教育規(guī)律,殊不知漸漸殘害孩子的心靈,如果從職業(yè)角度論述,許多孩子的父母不稱職;因此,幼兒園組織家長課程,讓家長了解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如何處理,一些教育理論知識,譬如,孩子敏感期,多大適合發(fā)展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多大發(fā)展語言能力活動等等;其次,灌輸一些親子游戲,發(fā)展體能手段;個別在育兒領域知識豐富的家長,可以反饋良好建議改進幼兒園教學方法。
6.4 網站交流
21世紀進入網絡時代,“互聯網+”已經應用在各個領域,各類型APP層出不窮。開發(fā)出家庭與幼兒公用平臺已并非難事,家長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咨詢專家,家長與家長之間共同分享好的育兒方法;家長與幼兒園可以通過網路平臺更方便快捷溝通與交流,實現共建,孩子體質與健康問題需要多方面共同發(fā)展,才能形成合力,推動孩子健康。
7 結語
其一,幼兒體質與健康促進家園共建需要確立共同的目標,家庭與幼兒園共同從幼兒身體健康(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按照對應指標發(fā)展。其二,幼兒體質與健康促進家園共建需要確立共同的內容:通過科學檢測、干預措施、評估等。其三,幼兒體質與健康促進家園共建需要確立共同的途徑,本文從親子活動日、交流記錄本、家長課堂、網站交流進行了闡述。
參考文獻
[1] 劉麗云.整合幼兒園、家庭、社區(qū)三方合作資源的實踐研究[J].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3):65-68.
[2] 陳銀香.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9):104.
[3] 董靜,郭敏.學前兒童體育對兒童心理發(fā)展影響的探索[J].湖北體育科技,2006,25(2):186-188.
[4] 任涵.蘭州市區(qū)幼兒園幼兒體質提升策略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6,25(6):98-101.
[5] 祝明清.父親受教育程度因素與幼兒體質水平的關聯性[J].湖北體育科技,2009,28(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