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富
[摘 要]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許多插圖和故事,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滲透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與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教師可運用故事教學法,通過故事的趣味性、經(jīng)典性、創(chuàng)新性,架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融入社會生活,增強學生的道德法治觀念。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故事教學法;趣味性;經(jīng)典性;創(chuàng)新性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30-0079-01
故事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根據(jù)所講授的內容穿插相關的簡短故事,以強調所教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的一種化繁為簡、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統(tǒng)編本《道德與法治》取消了以往由圖文組合構成的文本內容,選擇具有兒童風格的繪本表達方式,因此課堂中更適合運用故事教學法。
一、故事設計體現(xiàn)趣味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反復的說教不能給他們帶來心靈的震撼,反而可能會使他們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的時候要注重趣味性,以豐富多彩的故事?lián)芘獙W生的心弦,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精髓,使學生學到知識,受到啟發(fā)。
如以部編本二年級上冊第九課《這些是大家的》教學為例,根據(jù)第二課時《我和公物的故事》,教師設計了一個“班級公物在開會”的童話故事?!皣u,同學們聽見什么聲音了嗎?果果老是說自己聽見了什么特別的聲音,有天放學后,他悄悄地趴在教室門外,竟然發(fā)現(xiàn)咱們教室的公物在開會!黑板沮喪地說:‘我的臉蛋總是被他們用臟水弄得臟兮兮的!粉筆說:‘我被他們玩得全身都要粉碎性骨折了!課桌帶著哭腔說:‘你們那些算什么?。∥业哪槺凰麄儎澋靡坏赖赖?,痛死了!說著它們都哭了起來……”教師講完故事后提問:“怎樣做它們才不哭呢?”學生紛紛表示今后要愛護公物,跟它們做朋友。教師滿意地笑了,為學生豎起了大拇指。
上述教學,教師創(chuàng)編的這則童話故事十分有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教師并沒有讓學生停留在看熱鬧上,而是引導他們知道肆意破壞班級公物是不對的,今后要愛惜它們。這里,教師將教學目標濃縮在小故事里,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將道德與法治觀念滲透在教學中。
二、故事講述體現(xiàn)經(jīng)典性
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愛聽故事,教師可通過喜聞樂見的故事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將深刻的道理滲透到故事中。故事來源于生活,教師講述故事的時候要注重經(jīng)典性,所選擇的故事要有豐富的內涵,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認識與思考人生。
如在教學《我愛家鄉(xiāng)的山和水》之前,教師講述了一個國民黨老兵歷盡艱辛重返家鄉(xiāng)的故事:“這位老兵叫胡定遠,1949年跟隨大部隊到臺灣生活。直到2017年4月20日下午,他才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回到闊別七十余年的家鄉(xiāng)四川瀘州。”在講述這則故事的時候,教師投放了兩張胡定遠老人回到家鄉(xiāng)長跪不起、老淚縱橫的圖片。教師十分動情,哽咽了起來:“同學們,是什么力量支撐著胡定遠爺爺重返家鄉(xiāng)?是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瑢W們,如果讓你們離開家這么久,你們會怎樣?”有的學生說:“會很想家,想爸爸媽媽,會不停地哭?!庇械膶W生為大家講述自己離家后的故事,其他學生聽得熱淚盈眶,情緒高漲。教師說:“‘親不親家鄉(xiāng)人,美不美家鄉(xiāng)水。無論我們身處何地,家鄉(xiāng)永遠是最美的地方,鄉(xiāng)音永遠是最美的聲音!”通過故事,教師點燃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油然而生。
上述教學中的故事鮮活而生動,既保證了真實性,又體現(xiàn)了經(jīng)典性,同時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既幫助教師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又使學生體驗到了故事的魅力,得到啟發(fā)。
三、故事展示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
在聽故事時,學生會憑借一種生命的本能沖動與故事中的人物對照,自覺地從自身出發(fā)尋找與故事人物的差距。所以,教師要將教材中靜態(tài)的圖文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不斷推陳出新,使之更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如教學《我們小點兒聲》后,學生明白要嚴于律己,有公德心,在公共場所不能打擾他人。于是教師讓幾位學生表演一個情景?。簬孜煌瑢W在閱覽室認真地看書,忽然一個同學大聲地敲擊桌子,發(fā)出刺耳的聲音。表演完畢,教師讓學生交流心得,被打擾的學生對制造噪音的同學表達了不滿。教師啟發(f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嚴格要求自己?!蓖ㄟ^表演情景劇,學生明白了在公共場合打擾他人是不對的。
故事教學法具有教育性與趣味性并重的特點,是教師順利開展教學的有力保障。因此,教師應巧妙運用故事教學法上好道德與法治課,使課堂更高效、更有趣。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