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會計傳統(tǒng)核算功能的轉變,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結構的變革,對現(xiàn)有會計教學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戰(zhàn)。為了適應現(xiàn)實的需要,基礎會計作為一門集理論性、實踐性一體的課程,可以采用融入會計業(yè)務流程的項目驅動教學方式,實踐也證明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會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對項目教學的內涵、原則等做了簡要說明,重點分析了其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最后提出了相關的措施和手段。
關鍵詞:基礎會計;項目驅動;教學模式
國家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fā)展,導致了社會分工領域的又一次變革,社會、企業(yè)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會計人才,這就給我們傳統(tǒng)的會計教學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戰(zhàn)?;A會計作為高等院校會計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操作性、技術性特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方式,不但可以較好的進行理論學習,還可兼顧實踐化流程的訓練。同時也促使了教學要與實際的生產實踐相結合,學生的理論學習要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社會的需求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新形勢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針對目前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在基礎會計中的應用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傳統(tǒng)教學法的缺陷與項目驅動教學方法的內涵
基礎會計較長時期內都是采用“填鴨式”、“傳輸式”等教學方式,完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知識傳輸的對象。這樣的結果,課堂就是滿堂灌,讓學生被動接受客觀存在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呆板,只能達到“授人以魚”的效果。
項目驅動教學法就是利用項目的實施來完成各分塊內容的教學,即是將教學內容融入到項目或課題的執(zhí)行活動之中,既熟悉了項目的流程,又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達到了雙向融合真正做到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講解的問題和內容預先設定相應的情景,以項目的形式分配給學生,并引導學生根據已學會計知識探討解決問題、完成項目的途徑,最后學生可以獨立或分組協(xié)作的方式按照既定的程序完成項目工作。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既理解了基礎會計的相應知識,學會了怎樣分析、解決問題,又熟悉了會計業(yè)務的實際流程和運作方式。因此項目驅動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法相比較,前者更能反映經濟業(yè)務運行的真實過程,更加強調學生之間的協(xié)同性,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技能、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項目驅動教學法實施的路徑
(一)著眼實踐,凝練項目
項目驅動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會依賴于項目的好壞,因此項目選擇非常重要。首先,我們要考慮各自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及該學科的實際特點;其次,兼顧各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后,項目可以來源于真實企業(yè)的經營過程,也可以單獨抽取某幾段獨立的會計業(yè)務形成項目。此外,在凝練項目時要兼顧學術性、實做性、趣味性于一體,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認清角色,分配任務
項目制定好以后,針對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執(zhí)行與之匹配的項目。首先,對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組建具體的項目小組,選出組長,負責整個項目的實施;其次,通過組長及組內成員協(xié)商的形式給組員分配不同的角色;最后,每個小組針對具體項目制定詳解的方案及實施步驟。這樣可以增進同學間的協(xié)作和交流溝通,可以更好的完成項目作業(yè)。
(三)監(jiān)督實施
經過任務分配后,每個學生都應該知道自己在組內的具體任務,然后每個小組按照既定的分工和步驟完成項目。此時,教師可以做適當的情景引導,對項目執(zhí)行的流程加以說明,對學生執(zhí)行過程加以監(jiān)督,這樣可以增進學生對項目的理解,讓每個學生知道問題所在,使之能夠順利完成項目。
(四)項目成果評價
項目結束以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對完成的作品進行評價,怎樣更全面的評價學生的成果。作品的展示可以采用多種形式,PPT陳述、錄像作品、流程資料等,比如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等實物資料。我們可以分成三個層次:組內評價,相互匯報評價,教師點評。組內評價主要是項目組內每個人進行自評和相互評價;小組采用多種方式匯報展示,其他各組進行評價;教師點評主要是針對項目的整個執(zhí)行情況、完成情況、成果展示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對所有評價的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就是個人的成績。這樣評價以后,學生能夠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好的完成項目。
三、基礎會計教學中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需思考的問題
(一)項目的完整性和執(zhí)行性
基礎會計課程涵蓋了基礎概念、原理,核算方法,報表編制、職業(yè)道德等內容,是一個完整的框架體系,我們對其分塊進行項目教學時既要注意各項目的獨立性,又要考慮項目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影響機制。特別是整個項目的實施,不但要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整個基礎會計體系的認識和理解,掌握其內在規(guī)律,提升教學效果。項目的執(zhí)行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是項目的質量是源頭,可以通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聯(lián)合開發(fā)項目,或者使用適合學生的已經成型的項目教材,還可以從事務所挖掘可行的資源,編制項目,這樣就可以很好地保證項目的質量和操作性。
(二)教師與學生各自角色的轉變
傳統(tǒng)的會計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中心,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者,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項目驅動教學是一種以項目為主線,學生為中心,多點輻射,共同協(xié)作的教學模式,教師更多的作用只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這樣,課堂教學活動就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也得到了提升。雖然角色轉變了,教師的任務卻更重,不但要考慮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考慮如何融入項目,并通過項目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在項目驅動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課證融合”、“業(yè)財一體化”
除了通過項目教學成果對學生進行考核外,還需要對社會展示學生的能力,因此可以通過考取相應的會計證書來實現(xiàn)。鑒于目前取消了會計從業(yè)資格證考試,我們選擇了初級會計師證書,結合其考試內容與項目就行了配比,修改了部分內容,使學生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在職業(yè)上也能獲得認可。因為項目來源于實際過程,我們平時將經營活動與資金運動整合在一起分析,最后達到業(yè)財融合,業(yè)務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四、項目驅動教學效果的評價
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前主要依據學生考試的結果進行判斷,只是一味的追求結果,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項目驅動教學,我們應該顛覆現(xiàn)有的評價方式,轉變?yōu)榧纫⒅亟Y果評價,更要重視過程評價;既要考慮知識傳授,更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技能的培養(yǎng);既要進行校內評價,又要考慮校外評價。鑒于以上考慮,我們建立了一套科學、合理的項目實施效果評價機制,既能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評價教師的教學成果??傮w上講,項目驅動教學突破了原來“一個點,一個圈”的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更強調引導、合作、共享的學習模式。這樣可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合作的習慣,提升其實踐技能。通過項目驅動教學實現(xiàn)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的融合,學生能力與教師能力的同步提升,同時也極大改進了基礎會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繆啟軍.《基礎會計》項目化課程教改創(chuàng)新設計[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01).
[2]羅平實.《基礎會計》教學方法初探[J].財會月刊.2010.(27).
[3]袁良榮.優(yōu)化《基礎會計》課程課堂教學模式[J].會計之友,2011(08).
[4]梁飛媛.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改革實踐[J].財會月刊,2011(15).
[5]張華.“任務驅動”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2011(31).
項目:重慶文理學院校級教改資助項目“《基礎會計》課程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探究”(項目編號:140336)
作者簡介:李勇(1980),男,漢族,四川自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