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波
思維導圖被它的創(chuàng)始人托尼﹒巴贊視為打開大腦潛能的萬用鑰匙。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它看作是利用圖像、色彩、空間等要素與文字結合的圖形化的思維工具。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不同的繪圖時機與繪圖策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途徑,它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知識主動的建構者和探索者。
思維導圖 閱讀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8)33-0000-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有這樣的表述:“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葉圣陶先生說過:“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眹鴥?nèi)知名兒童閱讀推廣人蔣軍晶老師也建議學生要讀整本書,因為讀整本書能鍛煉真實的閱讀能力,能培養(yǎng)閱讀意志。如果將“思維導圖”與整本書閱讀結合起來,既可以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工具性,也讓整本書的閱讀更系統(tǒng)化。
1.活用思維導圖,激發(fā)快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閱讀,是為了深層次地品析、感悟文本的語言和思想情感,是一次奇妙的發(fā)現(xiàn)之旅。思維導圖最主要的優(yōu)點就是用清晰的方式表明思維的邏輯性,運用在閱讀中它可以把學生內(nèi)心活動的不可見轉化為可見。在《狼王夢》的導讀課上,我通過如下方法來激發(fā)快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提到“狼”,我們的頭腦中立刻會出現(xiàn)“狡猾、冷血”等詞語,這就是我們的原有認知,所以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先讓學生進行一個頭腦風暴游戲:在思維導圖作業(yè)紙上寫出由‘狼聯(lián)想到的詞語。”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答案分為以下幾個類別。名稱類的有:灰太狼、大灰狼、狼外婆。評價類的有:血性、嗜血、陰險、冷酷。相關事物類的:草原、黑暗、肉。
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導圖起到三個作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考的習慣;促進學生把發(fā)散思考的內(nèi)容具象化表達出來;把相關元素用關鍵詞的形式排布在一張圖上,使學生更容易找到其中可能的關聯(lián),從而激發(fā)閱讀欲望。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張“概念圖”,讓學生在閱讀整本書前,喚起了對書中主人公的原有認知,這樣就為接下來的閱讀作了較好的鋪墊。
2.巧用思維導圖,掌握快速閱讀整本書的技巧
讀一本書就要越讀越薄,即把書讀透、讀懂,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寫書的動機、觀點、理念。如果讀完一本好書,學生能把故事梗概在幾分鐘之內(nèi)講清楚,就是把書讀薄了。書越讀越薄的過程,就是在快速閱讀中刪除多余信息的過程,必須在認真讀的基礎上,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文章要點,將內(nèi)容加以高度濃縮。學生學會快速閱讀整本書,能達到把書讀薄的目的,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收斂性思維,獲取重要的信息,通過節(jié)點和連線將中心輻射出來的各個知識聯(lián)系起來,把知識點連成知識塊,把知識塊連成知識網(wǎng)。
一本書有許多內(nèi)容,學生可以通過運用思維導圖畫出閱讀的目的、閱讀的目標,這本書大概多久讀完,需要了解哪些內(nèi)容,然后采用先慢后快的原則,先看封面、封底、內(nèi)折頁,再看前后序、目錄,進行跳躍式快速閱讀,在頭腦中盡量使每行內(nèi)容形成一個整體,用閱讀思維將內(nèi)容連接起來。當學生看完這些內(nèi)容后,一張全書的思維導圖就明晰可見了。
3.妙用思維導圖,推進快速閱讀整本書的進度
利用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特點,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有更多的理解切入點,對文本的解讀更具個性與創(chuàng)意,也更富有真實性。
在《狼王夢》閱讀推進課上,我先啟發(fā)學生:“古詩有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讀一本書時,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讀,讀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然后師生在一起討論:可以從哪些視角閱讀這個故事。學生們經(jīng)過交流分享,確定了狼群的角度、狼崽的角度、母狼的角度、夢想的角度等多個視角。然后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fā)邊讀書邊繪制思維導圖。這樣從不同的多個角度去解讀人物、品讀故事時,孩子們收獲的必將是不一樣的“狼王夢”。
4.智用思維導圖,檢測快速閱讀整本書的效果
思維導圖具有梳理和壓縮的功能,把大腦中的隱性知識顯性化,促進了新的知識結構的整合,它僅用關鍵詞、圖形和連線等就能把一本書的關鍵信息及相互關系變成一張圖。學生快速閱讀完整本書后,也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檢測。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小組合作繪制思維導圖,通過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方式,讓學生相互啟發(fā)交流,共享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隨著閱讀的逐步深入,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比較閱讀,感受不同作家筆下的“狼”的形象。如閱讀《小狼小狼》、《狼圖騰》等,這既是閱讀外延的擴展,也是另一段閱讀旅程的開始。讓學生經(jīng)過反復的閱讀比較、整理,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找出多者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挖掘故事的精髓。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閱讀活動,孩子們對“狼”的形象的解讀更豐滿、更具張力!
詩人徐志摩在《再別康橋》中寫道:“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如果想對整本書進行有效、深度的閱讀指導,教師要合理使用思維導圖這支“長篙”,引領孩子的閱讀向思維更深處漫溯,讓他們滿載一船的閱讀收獲,在書海里快樂地遨游!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牟懷松.小學生獲獎作文思維導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