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
摘要:在越來越重視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我們絕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鼓勵,尤其是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chǔ)性學科,改變枯燥、機械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學習興趣成為學生的學習動力時,學生就有足夠勇氣和耐心去面對難題。
關(guān)鍵詞:賞識教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對于學生來說,是學好這門課程的最大推動力。由于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特征仍是對周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種賞識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一種可以利用起來的優(yōu)勢。抓住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興趣,改變原有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新型課堂,讓學生在鼓勵的氛圍中樂于去學習語文知識。
1師生互換,認可學生課堂主體性
學生如果能將自己所學講給他人便說明他真正的掌握了這一知識,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來講課,老師來聽課。采取這種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所輸出,對這一知識點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讓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學習思維,也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這種以學生為主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具備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和實效性。其次也使師生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也有一定幫助。例如,在講解《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準備,進行師生互換課堂,由學生來為大家講解這一篇文章,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增添相應的問答互動,講解結(jié)束后由老師進行點評,給學生主導課堂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鼓勵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的課堂參與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好玩、好動的特點,可以在課程中加入一些游戲環(huán)節(jié),當學生參與到游戲中時,就可以感受并理解游戲中所蘊含的語文知識,同時活躍課堂氣氛,避免了學生上課走神的問題,讓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對語文的學習過程時刻保持著鼓勵,這樣不僅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以情景劇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們假扮課文中的學生,早上陽光明媚,鳥語花香,萬物蘇醒,學生們在花香的氤氳中朗讀課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情景劇進行完成后大家可以從自己的游戲扮演過程中切實地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也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故事展開想象,進行續(xù)寫,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寫一個怎樣的結(jié)尾呈現(xiàn)給大家,寫出這樣的結(jié)尾的理由是什么,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于故事的喜愛程度還是很高的,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優(yōu)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
3鼓勵學生,讓學生體驗和享受成功
研究表明,鼓勵能夠引導學生取得成功。這就需要教師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切身體驗在學習中收獲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學習成就感。首先,教師要避免為維持課堂紀律而采取的打壓學生的教學方式,這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破壞師生關(guān)系。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給予及時的鼓勵和關(guān)心,例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給予表揚和肯定,這對學生是很大的鼓舞,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即使回答錯誤也要及時進行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回答,保護學生學習鼓勵,避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給學生設立多個小的學習目標和一到兩個大的學習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及時給予小獎勵,并向?qū)W生展示已完成和未完成的目標,讓學生切身體會自身的進步。完成大目標給予更多的獎勵,和學生一同回顧完成整個目標的過程,讓學生切身體會自己的成長歷程,使每個學生都能收獲學習的信心與成就感。例如,在講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時,可以設置符合學生理解程度的教學目標,先設置一個小目標,找出自己在課文中的生僻字,完成之后再設置一個目標,可以流暢地進行朗讀,最后設置一個終極目標。找出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通過課堂目標的設立,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完成一個又一個的課堂目標,就像游戲闖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關(guān)卡,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鼓勵,從而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
4鼓勵將課堂與生活聯(lián)系,創(chuàng)造學生與語文的親密感
我們所學習任何知識都來源于生活,語文知識也不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將課堂與生活聯(lián)系,將語文原理簡單明了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能夠運用自己所學到的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對語文產(chǎn)生親切感,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從學生已學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造學生熟悉的場景,提出語文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積極參與語文活動,自主探索未知領(lǐng)域,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發(fā)揮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聽聽,秋天的聲音》一文時,老師可以設置為戶外教學,老師帶領(lǐng)班級同學一起來到校園里感受秋天,聆聽秋風吹過時,樹葉刷刷掉落的聲音,聽聽露珠滴落的聲音,看大樹在秋風的吹拂下擺動身體,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切實地感受到文章作者所要表達出的意境。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方法的提升在素質(zhì)教育全面推進的過程中,尤其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鼓勵。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合理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把握住以上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資源,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進步并及時進行鼓勵,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在動力,引領(lǐng)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今后的語文學習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孫萬才.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學周刊,2017(02):57-58.
[2] 潘招娣.淺談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5):173.
[3] 王月青.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之管見[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0:254-255.
(作者單位: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前七號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