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光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中提倡“講教各半”,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在游戲、競賽、實踐等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教學《年,月,日》后,教師向學生提出“為什么一年有365天?有的一年又有366天?為什么通常每4年里有一個閏年?”等有趣的問題,并告知學生在《十萬個為什么》一書中有明確的答案,引導他們在課外可以去讀一讀。這樣既重視了課外閱讀的學法指導,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
要還給學生時間
長期以來,特別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內效率低下,教師在課外大量地占用了學生的時間。這種廣種薄收,以量求質的教學方式使素質教育的實施幾乎成為一句空話。為此,我們應以還給學生時間為突破口,著力在課堂教學效率上做文章。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集中體現在兩個字——“抓,提”。抓就是抓住基本,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不能一味地在深度、廣度上下功夫,必須抓住數學學科的基本結構和特點,提煉出具有代表性和規(guī)律性的知識,使學生掌握后能觸類旁通。如除法應用題的教學關鍵是讓學生透徹理解“除法的意義”,讓他們運用“常見的數量關系”的基本方法去遷移、解答各類復雜的除法應用題。這樣教學時間定會節(jié)省許多;“提”就是提高時效,教師和學生在每節(jié)課中都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動力和壓力,并明確自己的教與學的目標,注重傳遞信息的速度和反饋的有效度。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達到課前的預習,并充分運用小黑板、幻燈片等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會運用手勢來反饋信息,如判斷、選擇等,以使信息反饋快而全面。
要在引導上下功夫
在還給學生時間的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
充分發(fā)揮學生參與學習的自覺性
首先,教師跟學生應建立平等友愛的關系,用高度的熱情和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選擇貼近生活的學習內容,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用途,從而對學習產生親切感和需要感。再次,要及時對學生給予激勵性的評價。特別是學困生,教師不能吝嗇表揚的語言,而要設法使他們也能不斷地享受成功的喜悅。
積極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自主能力
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教學正方形的周長這一課時,在講清正方形的周長這一概念之后,讓學生用一根線繞正方形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長度,這就是正方形的周長。接著讓學生各自找出幾個正方形的物體,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邊長,并用周長與邊長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接著教師介紹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最后讓學生自己推導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這樣充分體現了教師積極的“引”與學生主動的“探”,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自主能力。此外,還要加強思路訓練。讓學生切實掌握分析、綜合、比較等基本思考方法,并注重將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思想發(fā)掘出來,對學生進行滲透。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抽象方法,著手把應用題抽象成文字題或線段圖,這樣可以接近問題的實質,運用算式或代數式表示基本數量關系。
擴大學生參與學習的自由度
對于每個公式、法則的推導,每一題解題方法的確定,我們要在方法上引導,在關鍵處點化,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去自由思考。如教學混合運算:
74+ 200÷5×6
=74+40×6
=74+240
=314
教師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出運算順序,學生就能掌握計算方法。經事實驗證,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不必依賴教師的講解,就可以通過在解題的示范教學中進行學習,教師在課上只需要重點輔導學困生。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學習過程或學習方法的總結。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心理學家指出:“堅定不移的信心,常常是取得勝利的唯一法寶。”擁有自信,才可以開發(fā)智慧,發(fā)掘潛能。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非常重要,能讓他們獲取學習的快樂。教師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心里想著我的學生個個都是很棒的,我有信心有能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并盡最大的能力去教育學生,這樣才能滿懷熱情,態(tài)度誠懇,信心滿滿地告訴你的學生:“你能行,你一定行”“不錯!這次考差幾分,下次可以趕上去”等;其次,多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對那些比較淺顯易解決的問題,盡可能地照顧到“學困生”,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自然地產生“我能行,我也能獨立地解決問題”的心理體驗。日久天長,他們就能水到渠成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揚起“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理想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