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華 徐曉
摘 要: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是一種良好的選礦捕收劑,其選擇性好,用量少,捕收力強,可提高銅精礦品位及銅金的回收率,是銅鋅等金屬硫化礦分離的優(yōu)良捕收促進劑。本實驗采用三步合成法,利用丙烯胺,異丁基鈉黃藥和乙胺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合成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通過試驗確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藝條件,并考察了工藝條件對產品收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此工藝生產的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的含量可以達到95%以上,收率可達到98%以上。
關鍵詞: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三步法;捕收劑;工藝條件
關于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的研究及應用已有相關報道,報道得較多的是將硫氰酸鈉溶于水中,然后采用四丁基溴化銨為相轉移催化劑,升溫回流使硫氰酸酯異構化為異硫氰酸酯,靜置,分離,去除水分,然后與異丁醇反應合成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此方法弊端是工藝非常復雜,并且中間產品含有強烈的芥末油味道非常刺鼻,難以實現(xiàn)生產上的推廣應用,并且合成的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有效含量偏低。
1 實驗原料及實驗過程
1.1 實驗原料
丙烯胺(98%),氯乙酸(97.5%),純堿NaCO3,異丁鈉黃藥(83%)
1.2實驗過程
采用三步反應工藝合成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反應過程如下:
第一步為中和反應,第二步為酯化反應,第三步為胺化反應,具體過程如下:
中和:取1000毫升四口燒瓶,首先向燒瓶中加入少量水,然后加入氯乙酸,攪拌至氯乙酸安全溶解,緩慢加入碳酸鈉,由于碳酸鈉加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所以碳酸鈉加料過程一定要慢,直至生成的氣泡完全消失,pH值達到8-9之間。
酯化:控制溫度小于30℃,向燒瓶中添加異丁基鈉黃藥粉,維持溫度50℃左右,反應兩個小時,然后進行降溫處理。
胺化:降溫至溫度小于30℃后,在攪拌狀態(tài)下,向燒瓶內的酯化溶液中緩慢加入定量丙烯胺,待加料完畢后,控制溫度45℃保溫反應兩個小時,停止反應。
2 實驗反應數據分析
2.1 酯化溫度對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含量的影響
酯化溫度對產品含量的影響,見表1。
由表1可見,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產品含量有升高的趨勢,尤其是50-60℃范圍內,產品含量比較高,溫度再升高對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含量的影響很小,因此確定酯化反應溫度為50-60℃。
2.2 酯化時間對產品含量的影響
酯化時間對產品含量的影響見表2:
由表2可見,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該反應的產品含量呈現(xiàn)提高的趨勢,在2h條件下產品含量較高,能達到95%以上,以后再延長反應時間,產品含量變化不大,綜合考慮到人工成本及各種能耗與產品含量的比較,最終確定酯化反應時間為2h。
2.3 胺化溫度對產品含量的影響
由表3可見,40-45℃范圍內,產品含量比較高,最終胺化溫度為40-45℃。
2.4 胺化時間對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含量的影響
由表4見,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該反應的產品含量呈現(xiàn)提高的趨勢,在2小時到3小時反應范圍內,產品的含量變化不大,考慮到人工成本及各種能耗與產品含量的比較,最終確定胺化反應時間為2小時。
2.5 物料配比的影響
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丙烯胺投料量的增加,產品含量呈下降趨勢,而異丁粉投料量的增加對產品含量的影響不大,因此按照配料比n(異丁粉)∶n(氯乙酸)∶n(丙烯胺) =1:1:1.01投料反應效果最佳,收率也基本穩(wěn)定在98%以上。
3 結果與討論
通過采用三步法合成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工藝比較簡單,收率較高且比較穩(wěn)定。通過反復試驗確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藝條件為:異丁粉:氯乙酸:丙烯胺按照物質的量比1:1:1.01,酯化溫度為50-60℃范圍內,酯化時間為2小時,胺解溫度為40-45℃范圍內,胺解反應時間為2小時。在此條件下合成的異丁基烯丙基硫氨酯收率達到98%以上,含量可以達到95%以上,并且性質非常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