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小學生由于受到了年齡的限制,在理解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比較有限,使得其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常常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很難深入理解、產(chǎn)生共鳴,對其學習質(zhì)量的增強產(chǎn)生不利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教師就可以致力于情景教學法的引入,以此來增強教學效果,保障教學目標的達成。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該方法的實踐應用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guān)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guān)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288-01
Abstrac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age, the pupils are limited in understanding ability and cognitive level, so they often stay on the surface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articl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deeply and resonate with each other. It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quality.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can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introduc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ensure the achieve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on this topic, hoping to play a usefu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work.
Key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primary school Chinese;applied research
前言:小學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關(guān)鍵時期,通過語文學習的開展,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其的文化底蘊,也能推動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等,對于學生本身的長久學習有著非常大的效用。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為了將學科價值展現(xiàn)出來,教師就可以致力于情境創(chuàng)設法的引入,以此來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最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當前,以此為話題加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1推動課程改革。新課改大力的倡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愉快[1]。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可以落實新課改的所提要求,為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助力。
1.2保障教學實效。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已經(jīng)成為每一位教師所探究的課題。而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可以全方位的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創(chuàng)新性、實效性等,為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
1.3深化學習體驗。在傳統(tǒng)模式下的語文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的授課方式比較單調(diào)、枯燥,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很難提起學習興趣、動力等,使其的學習體驗得以減弱。而在創(chuàng)設完教學情境之后,就會切實的改善這一現(xiàn)狀,使學生的學習體驗得到深化,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2.1引入現(xiàn)代技術(shù),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現(xiàn)代技術(shù)的引入,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多媒體情境,全方位的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等,力求將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展現(xiàn)出來。
例如,在講解《日月潭》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多媒體的支持下,一邊為學生播放日月潭的圖片、視頻等,一邊為學生播放課文的朗讀音頻,讓學生慢慢的悉心感受,使教學得以開展下去。在此模式下,可以深化學生的審美體驗,帶給其一種入情入境的感覺,使其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達到一舉數(shù)得的效果。
2.2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角色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以激趣為前提,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角色情景,促使趣味課堂得到真正的構(gòu)建,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2]。
例如,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角色扮演,小組成員間進行角色劃分,將故事情境一一的再現(xiàn)出來,看哪一組表現(xiàn)的最完整、最生動,教師給予適當?shù)莫剟睢T诖四J较?,可以進一步的深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使其站在不同的視角下對故事進行重新審視,進一步的深化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達到一舉數(shù)得的最佳效果。
2.3結(jié)合學生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針對于小學生這一群體來說,其本身具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因此,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的結(jié)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問題情境這一方式引入進來,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集中專注力,使其在局限的課堂中收獲更多。
例如,在講解《去年的樹》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先在多媒體的支持下,為學生播放相關(guān)的連環(huán)畫,讓學生觀看,為后續(xù)的設問創(chuàng)設條件。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是什么導致大樹和小鳥間的永遠分別呢?""為什么大樹變成火苗之后,小鳥依舊要對著其唱歌呢?"讓學生分析、探討,使其潛移默化的投入到學習中,將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展現(xiàn)出來。
2.4聯(lián)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性的聯(lián)系[3]。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促進語文學科與實際生活的結(jié)合,以此來拉近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保障教學目標得到一一達成。
例如,在講解完《烏鴉喝水》一課后,教師就可以將其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在讀完這篇小故事之后,你覺得它給你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世有著怎樣的啟示呢?"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看法等,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深化,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
結(jié)論: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致力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僅可以帶給學生一種入情入境的感覺,使其對文章的理解、記憶更加深刻,也能創(chuàng)新其的學習體驗、豐富其的學習感知等,達到一舉數(shù)得的最佳效果。但是,教師在實際應用中,也應秉持著一個適當性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力求將該教學方法的內(nèi)涵、價值最大化的展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韓立風.情、境俱佳,方可出神入化——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43-44.
[2]吳玲.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61-62.
[3]王會宏.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