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平
摘要:賞識教育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賞識教育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創(chuàng)造力、責任感,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其在中職學習生活中更好地創(chuàng)造驚人的成績。
關鍵詞:賞識教育;尊重;表揚;激勵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07-0214-02
Abstract:appreciation education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way of education. Appreciation education can better enhance th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creativit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better able to exert students' potential and make it better in school and learning life creat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Key words:appreciate education; Respect; Praise; incentive
1 賞識教育的內(nèi)涵和作用
賞識,在詞典中的解釋為認識到別人的才能并給予重視或贊揚,以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它使作用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產(chǎn)生愉快的感覺。賞識教育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充分挖掘?qū)W生的才能并給予重視和贊揚,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愉悅感,能夠順利優(yōu)質(zhì)地完成中職學業(yè)。
《南京日報》報道的中國第一位少年聾人大學生、南京少女周婷婷一歲半時因注射慶大霉素造成雙耳失聰,但在她父親“賞識教育”的模式下婷婷卻取得了正常人都難以取得的成績――10歲出版了6萬字的科幻童話;她先后3次跳級,僅用9年便學完了中小學12年的全部課程;16歲成為中國第一位殘疾少年大學生;17歲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周婷婷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遼寧師范大學,獲學士學位;之后被美國最好的聾人大學加勞德特大學錄取。婷婷的父親周弘說,他就是通過一次次的鼓勵、賞識,使女兒達到了常人達不到的人生境界。
2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中職學生較之同齡孩子更需要賞識教育,這是由每個人的成長需要和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兩方面所共同決定的。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的需要有五個層次,當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獲得滿足后,高一層次的需求就是對愛和尊重的需要。人性中最本質(zhì)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賞識,也就是說,渴望被別人信任和重視。對于走進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是中考落榜者,是普通高中篩選后無處可去被動選擇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對待學習有種排斥心理,對待生活也是得過且過,在初中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是老師、家長的責備、打擊和否定。學生的自信逐漸減弱,變得越來越自卑、膽怯,或者是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消極對待中職的學習生活,繼續(xù)重復上演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重痛苦。
而教師的賞識與鼓勵這種由外到內(nèi)的正向激勵能有效滿足他們內(nèi)心的積極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識,這種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會積累他們的成功感,就會種下自信的基礎,這對中職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在中職學校深入推廣賞識教育是極其必要的,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3 如何正確運用賞識教育
3.1 賞識教育要具體化
賞識在一定時候可以通過表揚來實現(xiàn),但表揚要講究藝術。沒有針對性,具體性,不結(jié)合實際情況的表揚,是起不到激勵作用的。像你真聰明,你真棒,你真行,這類空洞的,夸張的,籠統(tǒng)的,模糊的,單調(diào)的表揚用語用多了,只能讓學生產(chǎn)生心里的疲勞,對表揚無所謂,聽不到心里去。
根據(jù)心理學歸因論,當學生傾向于個人天賦及能力歸因時,就會認為自己很聰明,能力強,因而信心十足,甚至趾高氣揚??墒且坏┦。瑒t會認為自己腦子笨,能力弱,因而喪失信心,聽任失敗的再次到來。當學生傾向于努力歸因時,面對成功,學生則會認為這是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就會鼓勵自己繼續(xù)努力,并預期今后再次獲勝。而當失敗時,則會認為是自身努力不夠造成的,會產(chǎn)生自己要繼續(xù)努力,一定獲得成功的想法。由此可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表揚時,一定要更多地運用過程取向的表揚。
3.2 賞識不排除批評
有些老師對賞識教育的理解比較片面,出現(xiàn)了對學生只賞識不批評的現(xiàn)象。其實,賞識教育并不排斥批評,學生做錯事,或有缺點,并不是不可以批評懲罰,而是看教育者如何藝術地運用。賞識和批評是教育的兩翼,正如教育家孫曉云所言:“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管理學上有一條“二八定律”意思是:促使一個人進步,應該給他百分之二十的壓力和百分之八十的動力,壓力來自批評和懲罰,動力來自贊揚和鼓勵。但批評要在賞識心態(tài)下進行,非賞識心態(tài)下的批評多是抱怨指責,打罵,甚至是泄憤,完全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不顧學生的情緒,因而學生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而賞識心態(tài)下的批評則是出于對學生生命的疼惜,心里的感受的顧及,會讓批評更有力量。
此外要讓學生知道批評是對事不對人,要不傷害學生的自尊與自信,只要讓學生知道教師是為他好,讓他知道批評與懲罰并不代表不喜歡他,不愛他,并不代表他不行,而是告訴學生勇于承擔自己錯誤是一種負責任的舉動。
3.3 不要過度賞識和表揚
法國心理學家高頓教授通過研究證實:孩子從來不挨批評,到處都是贊揚聲,很容易變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是非不分,這對他的健康發(fā)展毫無益處。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也大多會對批評抱有敬而遠之,或干脆拒之門外的消極態(tài)度,他會無法面臨挫折,更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上最偉大的職業(yè)就是教師?!蓖ㄟ^正確地運用賞識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在學習中體會成功的樂趣,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使學生創(chuàng)造出人們估量不到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好地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讓賞識教育的陽光灑滿中職生自信的心田[J]. 劉穎. 中國校外教育. 2010(22)
[2]讓賞識教育的陽光灑滿中職生自信的心田[J]. 劉穎. 中國校外教育. 2010(23)
[3]賞識教育,開出美麗花朵[J]. 陶勤英. 職業(yè)教育(下旬刊).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