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廷
摘要: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中學語文教學中開始應用新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通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學生的實踐體會、設計教學情境,三個方面對基于新媒體的中學語文交互性課堂教學設計方法進行了討論,并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將中學語文教學開展現狀進行了總結,改善目前中學語文的教學現狀,提高語文課堂活躍度,希望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交互性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課
引言: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作為課堂的聆聽著,學生沒有參與到教學中,進而難以準確掌握教學內容,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需要使用交互性課堂教學的方法,并使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教學情境,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為之后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一、中學語文教學開展現狀
在中學語文教學的開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出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第二,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根據課程內容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學生沒有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意義,進而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沒有得到培養(yǎng)。第三,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為了趕課程進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導致一些語文成績稍差的學生沒有提高語文成績。
二、基于新媒體的中學語文交互性課堂教學設計方法
(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對新媒體開展中學語文交互性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第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新媒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有關古代情景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播放較為柔美的音樂,并在音樂中朗讀課文,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使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對文章內容有一定的感悟,并快速投入到之后的教學中[1]。第二,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處于游離狀態(tài),雖然人坐在那里,但其思想沒有思考課堂內容。教師可以量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教師提出幾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探討,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以上兩個方法,能夠使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中,并通過討論的方式,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增強學生的實踐體會
在對交互性課堂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由于其需要學生通過不斷探究,學習知識,進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開展實踐活動課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學校中的多媒體查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天教學前,留5分鐘學生自主展示的時間,在這五分鐘中,學生可以對作者的事跡、朝代背景等方面進行總結,使學生能夠通過展示中,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在使用多媒體查找課程資料的過程中,為其實踐時間,學生通過自主查找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并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并在探究的過程中對課程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設計教學情境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通常作為課堂的傾聽者,在傾聽的過程中置身于課文外,學生難以對課文內容有更近一步的了解,進而在使用交互性課堂中使用多媒體設備,能夠使學生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準備古代的衣服和假的桃花,并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播放適合的音樂、背景,并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使學生置身于桃花源記中的情景,并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在情景表演之后,教師需要將課文的含義延伸到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對現實生活有一定的感悟。
結論:綜上所述,在中國語文課堂中使用交互性教學和新媒體技術,能夠使學生快速融入到課堂中,將教學中的單向性得到轉變,并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使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情景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對文章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使課堂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金云,馬歡.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研究的探索與反思——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中語文教與學》為中心的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7(05):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