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在幼兒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圖譜能夠增強幼兒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控能力,體驗音樂韻律的美感,這樣就能夠很好地增強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運用圖譜教學,還能夠增強幼兒對音色的理解能力。一首樂曲音色的好壞,通過圖譜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能夠讓幼兒直觀地了解音色,從而增強對音樂的理解。音樂對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有效的辦法,發(fā)散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其理解能力就好,想象力豐富。
關鍵詞:幼兒;圖譜教學;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9-01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9.109
音樂是一種想象力特別豐富的課程,單純講理論知識,幼兒難以理解,而運用圖譜教學可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抽象的問題具有具體可感知的視覺藝術,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一、運用圖譜設計幼兒音樂教學
大綱要求音樂要與生活經(jīng)驗相結(jié)合,要把音樂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在生活中學習音樂。如大家喜聞樂見的童謠、歌謠、民間韻律故事等,甚至自然界里的各種聲音都是音樂。這些抽象的理論內(nèi)容,幼兒并不一定能夠理解,這時教師運用圖譜,將這些抽象的理念通過形象的圖譜展示出來,讓幼兒充分理解音樂的節(jié)奏、曲拍等內(nèi)容。在具體的教學細節(jié)方面,教師可以模擬音樂的韻律節(jié)拍,隨著音樂做各種模擬動作,讓幼兒效仿,教師可以模仿一些生活中的細節(jié)動作與事物,也可以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表情等,來加強對于韻律教學的理解。條件好的還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肢體音樂來體會這些樂曲的韻律變化。欣賞方面,教師又引導幼兒走進大自然,聆聽各種自然音樂。自然界里的飛鳥爭鳴、龍吟虎嘯、草蟲低吟、風吹麥浪、雨打芭蕉等等,都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最美好的音樂。那么如何欣賞這些美妙神奇的音樂就是音樂教學的難點,如果光靠理論講解,幼兒是很難理解的,如果用圖譜來理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幼兒對音樂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為他們將來進一步學習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圖譜提高音樂教學的生動性
幼兒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對新鮮事物特別的有興趣。教師在上課時,就要充分利用他們的性格特點,來設計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如果教師在音樂教學當中,能夠通過圖譜教學,增加課堂氣氛,增加教學的多樣性,這樣就能夠達到教學的目的。如在中班《小兔子乖乖》音樂教學的活動中,我在聽課的時候看到一位教師用了情景劇的圖譜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她在教學過程當中,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在每組當中,讓學生扮演兔寶寶和兔媽媽兩個角色。幼兒一邊扮演角色,一邊歌唱歌曲,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教學的效果也非常的明顯,這樣就取得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當中任何死記硬背,填鴨式的教學都是課堂教學最忌諱的。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一定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靈活采取自己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幼兒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記憶力。在教授《小蛋殼》時,歌詞中“圓圓的蛋殼”,如果教師用實物雞蛋來頂替歌詞中的蛋殼,孩子看了一定記憶猶新,那么他對圓圓的蛋殼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記憶,以此來達到記憶的效果。如果我們再用小雞圖片代替“冒出個小腦袋”,讓幼兒直接感受小雞從蛋殼里冒出來的情景,比直接讀出“冒出個小腦袋”形象生動多了。用音符圖片代替“嘰嘰嘰嘰唱起來”,就更能形象生動地說明小雞嘰嘰喳喳唱起來的情景。通過這些形象生動的具體可感的圖譜音樂,使幼兒能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音樂形象,幫助他們理解音樂內(nèi)容,提高對音樂的記憶能力,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利用圖譜教學,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和韻律的快慢變化。音樂的韻律變化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把這一個抽象的概念用圖譜來表現(xiàn)出來,就能夠使抽象的變成具體可感的,從而能夠很好地理解音樂的曲率變化了。在大班,教師還可以通過舞蹈來表現(xiàn)音樂的快慢變化,讓幼兒在舞蹈當中,體會音律的高低快慢變化。音樂本來是一個抽象的課程內(nèi)容,如果科學地運用圖譜來教學,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要大力提倡。
三、運用圖譜設計形象可感的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可根據(jù)教師的實際情況、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來設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內(nèi)容。利用圖譜教學,一般在圖形的選擇、數(shù)字的選用、符號的使用和文字材料的配備上,靈活處理,設計出高效率的教學內(nèi)容。 如在設計《勞動最光榮》這一課時,將歌詞中的“雄雞”“小花”“小喜鵲”“小蜜蜂”,設計成可愛的卡通人物,引起幼兒的興趣,增強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有條件的班級,可以把這些角色分開來表演,讓每一個小朋友體會到成功的愉快感。
四、運用圖譜教學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幼兒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要培養(yǎng)他們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教學當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年輕的教師,采用的是單一的教學模式。這一節(jié)課就這一個知識點,給學生灌輸完了,就算教學任務完成了。這樣長此以往,幼兒的發(fā)散能力就不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起來。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多從幼兒的心理角度出發(fā),利用簡單的圖譜等素材,訓練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如在講解《種太陽》的歌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知識。教師也可以在教室里邊引導幼兒了解自然植物生長的知識,可讓他們種植一些簡單的植物,觀察植物的發(fā)芽生長情況。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經(jīng)常采用圖譜的教學方式,展示一些植物的生長圖片,讓小朋友們在觀察當中,了解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當然啦,我提倡把幼兒帶進大自然當中去進行學習。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是最常見的也是小朋友們樂于接受的教學模式。教學中用圖譜教學,不僅僅是提高幼兒的興趣,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擴大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為他們靈活多樣的進一步學習助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殷璐璐.小學音樂圖譜教學的嘗試與探索[J].文教資料,2009(34).
[2] 周海霞.小學音樂圖譜教學的認識與實踐[J].吉林教育,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