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 要:教師的評價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與學生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重要作用。優(yōu)美、風趣、新鮮、傳情的評價語言,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課堂口頭評價 數學學習 發(fā)展
課堂教學中的口頭評價因其直接、快捷等特點成為課堂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對學生影響最大的過程性評價方式?!缎W數學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fā)展?!倍W數學課堂口頭評價作為小學數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主渠道。另外,小學數學課堂口頭評價又是鮮活的、交互的,是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對考察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感受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了解學生借助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確定正確的評價目的,講究數學課堂口頭評價的操作藝術,做到以下幾點: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口頭評價是師生溝通的橋梁。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評價氛圍是追求小學數學課堂口頭評價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學數學課堂口頭評價中,少數教師的師道尊嚴,往往導致學生謹小慎微、不敢回答問題,甚至使個別學生在評價老師和同學時產生不真實的評價。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這種行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一)淡化處理心理“隔閡”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往往存在著師生之間的口頭評價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師生雙方處在直接或間接的隸屬關系之中,各自的權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習慣性的“心理隔閡”——在心理上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教師自覺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居高臨下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相應存在自卑或戒備的心理壓力,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緊張,不敢大膽、坦誠地敞開心扉。因此,在評價學生時,教師不僅要堅持講“理”,更要講“禮”——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隱私權和選擇權,尊重學生的看法、建議和合理的辯解。只有這樣,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評價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針對學生個體進行選擇
不同水平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水平的學生,與教師的心理位差也有較明顯的區(qū)別。因而在課堂口頭評價時,教師要注意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講究激勵和表揚的語言和方式,對不同的學生做出不同的評價。評價者(教師、學生)要針對被評價者的個性及價值客體的特點,做出具有評價者自身特點的課堂口頭評價,或幽默風趣的評價,或平和親切的評價,或循循善誘的評價……
(三)注重語言表達差異
在小學數學課堂口頭評價中,教師不僅要首先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主動傳遞出自己的關心之情,而且要專心致志地傾聽學生的評價,借助微笑的表情,傳遞出師愛的微妙信息,打消他們的緊張情緒,讓他們自覺地打開心靈之窗,大膽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樣,教師也就能從他們的只言片語的評價中更準確地分析他們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引導、啟發(fā)。
二、適時評價,把握激勵時機
課堂口頭評價的時機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會影響評價的結果,甚至于適得其反。由于小學生心理素質不夠穩(wěn)定,同一學生與教師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時間差別。因此,評價時機應選在學生真正感到教師可親、可信賴之時,選在師生情感在教育空間彌漫之時。
(一)及時反饋,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課堂口頭評價有時是一種瞬時評價,教師要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地進行激勵性評價,還要引導學生也學習在評價時善于捕捉、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溝通。
課堂上激勵性的口頭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施縱向評價,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做出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評價的認同和接受,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潛能的激發(fā)。
(二)“稍等片刻”,給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空間
課堂口頭評價有時也需要“稍等片刻”,就是說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不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鼓勵的行為方式或語言,或提問或實驗,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后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樣的延緩評價把評價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分析、去論證,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拓展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空間。
(三)全面尋找評價“對接口”,給學生成功的體驗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激勵,特別是學困生對激勵評價的渴望更甚。行為科學實踐證明,一個人在沒有受到激勵的情況下,他的能力僅能發(fā)揮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能力就可能發(fā)揮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找回自信,使他們在充滿愛意的激勵中體驗成功,從而得到滿足、快樂、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洋溢著創(chuàng)造的激情和進取的動力。
(四)“以人為本”,多元主體參與評價
課堂教學活動的本質就是交往?!叭祟惖慕逃顒悠鹪从诮煌?,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弊鳛榛A教育學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然應是一種多向互動的師生交往過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評價制度的改革中,不僅要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生與生之間的評價,還應該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學生不僅是被評價者,也應該是評價者,在今后的小學數學課堂中,要求老師放棄所謂的“師道尊嚴”,徹底轉變觀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學生的評價,參與學生的評價并指導學生的評價。我們更提倡做到“四多四少”,即“多一點賞識,少一點苛求;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懷疑?!?/p>
總之,在課改的趨勢下,我們教師要深刻領悟新課程標準的內涵,轉變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和諧的氛圍,適時發(fā)揮評價的魅力,巧妙地運用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我們課堂評價的撬動下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軍.小學數學課堂口頭評價的問題分析與優(yōu)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5(80).
[2]馮文育.數學課堂中教師口頭評價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