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倡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以學生的親身體驗、參與為基點,讓學生通過“四化”的引領,快樂體驗英語。體驗式英語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新的感覺、新的刺激,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使語言學習的過程轉變成一種創(chuàng)造、運用語言的體驗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生活化 情景化 游戲化 社會化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倡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體驗式英語課堂教學就是給學生帶來新的感覺、新的刺激,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使語言學習的過程轉變成一種創(chuàng)造、運用語言的體驗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完成學習任務。為了活化英語課堂,我覺得在英語的教學中應注意“四化”,即:主題生活化、交際情景化、操練游戲化、語言運用社會化。
一、教學主題生活化,將學生引向生活舞臺
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開心英語》是一套題材廣、生活意識濃,多以生活話題為主的英語學習教材,如學校、家庭、朋友、交通、職業(yè)、運動、愛好、數(shù)字和動物等系列話題,歸納起來就是兩大部分: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因此,教師應考慮怎樣把教學內容自然滲透到活動中,將學生從課堂引向生活的舞臺。
如:《開心英語》第八冊Unit 2 Turn left at the corner?這是一個非常貼近生活的話題,但句型的操練又具有抽象性,不利于學生機械性記憶。于是我把課堂搬到學校的大操場,用紙把課桌裝扮成當?shù)氐囊恍酥拘越ㄖ?,同學們想要去某個地方的話就必須運用本課的重點句型Where is …?Turn right.It is next to the supermarket.等進行問答練習。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我還把課桌裝扮成同學們的家,鼓勵他們互相竄門,引導他們說出:Where is xxxs house?然后帶領全班同學一起去“探望”一些同學,學生們在體驗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記住了本課的句型,這樣就實現(xiàn)了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體驗的過程中習得知識。
再者,細心的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英語已經(jīng)進入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電話、電視、食品包裝等處處可以看到英語。因此,為了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體驗機會,我設計了一些精彩有趣的課外作業(yè),使英語真正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如在學完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 等單詞之后,我給學生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yè):1.把所學的單詞寫在標簽上;然后把它們貼在相對應的地方;2.把家里的每一個生活區(qū)的名稱用英語介紹給父母聽。這一生活化的作業(yè)學生特別感興趣,教學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由此可見,用英語能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運用英語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課堂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課堂”的理想境界。
二、交際情景化,體驗真實交流的樂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創(chuàng)設逼真的情景,讓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來掌握該語言的交際功能和運用場合,激發(fā)學生交際的欲望,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多的體驗語言,以及在新的情景中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
如,在教學看病這一話題時,我把課室演變?yōu)橐婚g醫(yī)務室;在教學shopping時,我又把課室變成了商店。這樣的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了語言學習的交際功能,更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引起他們接受新知識和身心健康發(fā)展所必需的感知體驗和積極的情緒體驗,促進他們自主地進行交流,在交流中體驗快樂英語。
三、操練游戲化,體驗“樂”學英語
游戲活動是提高學習英語興趣的一個法寶,組織學生在英語游戲競賽活動中運用語言,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更體現(xiàn)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英語。
例如:在操練單詞時,我經(jīng)常玩“幸運轉盤”的游戲:把所學的單詞寫在大轉盤上,把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認讀一個單詞;然后,老師轉動轉盤,最后指針指向哪個單詞就那個小組贏。這一游戲很受學生們的喜愛,每每玩這個游戲都能把課堂推向高潮,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也能很快地記住所學的單詞,把機械的記憶變成有趣的游戲競爭形式,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學生樂學英語。
四、語言運用社會化,提供實踐英語的空間
語言的學習在于運用,不少英語老師認為在國內英語環(huán)境的欠缺是阻礙英語學習的最主要的因素。其實,并不是這樣的,英語無論是在學校、家庭還是社會上都與我們密切相關;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后,英語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提供更廣闊的語言運用的空間給學生,讓學生實踐英語。
在進行以職業(yè)為主題的教學時,我把課堂設計成為一個現(xiàn)場招聘會,需要招聘teacher, doctor,nurse,driver,worker等職業(yè),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應聘各種職業(yè),使學生在應聘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和鞏固了各種職業(yè)的單詞。在“招聘會”上,我聽到了一段令我很感動的對話:
S1:I want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S2:Why do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S1:Because teacher is great! The teacher can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the knowledge. I love my teachers. I want to be a good teacher.
熱鬧非凡的“招聘會”不僅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更令他們體會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產(chǎn)生使用新語言的欲望。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要依據(jù)學生體驗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識的實際需要,隨時作出富有創(chuàng)意的調整,以學生的親身體驗、參與為基點,讓學生通過體驗來學習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并通過習得語言來鞏固、深化語言知識與技能,在生活實踐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語言學習,使英語教學真正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鼓勵他們去交流,去感知,去參與,去體驗,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簡介
李小燕(1981.10—)女,漢族,廣東佛岡,本科,小學英語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課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