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095—0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低年級是小學生開始閱讀的起始階段,也是嘗試閱讀的基礎階段。這個階段的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朗讀技能的獲得,理解字詞句能力的形成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會把學生的閱讀實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一味地強調(diào)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形式的變化,不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是達不到預定的效果的。下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圖文對照,指導學習
低年級的語文課文插圖精美。插圖與課文有機結(jié)合,構(gòu)成一個整體,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使得觀察插圖和理解文章內(nèi)容相得益彰。對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先仔細地觀看,再說說圖上畫的什么,最后圖文對照讀課文,這樣能使學生更輕松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如,在教學《狼和小羊》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認真看書中的插圖,看后說說水流的方向是怎樣的,狼在哪個位置,小羊又在哪個位置。由于這些插圖生動具體,所以學生看得清楚,說得明白。緊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狼故意找茬的,學生都能把“親愛的狼先生,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我是不可能把您的水弄臟的呀?”讀得很精彩,也體會到了狼的狡猾。就這樣,學生在觀察中把具體形象的圖象信息轉(zhuǎn)化為文字符號,這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是很有幫助的。
二、堅持在閱讀中識字
從目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不少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忽視字詞教學;二是字詞教學與閱讀相分離,先集中識字詞,再進行閱讀分析,不能正確把握閱讀教學中識字教學的規(guī)律。教材為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教師教學時要遵循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的教學原則,即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如,教學二年級下冊《恐龍的滅絕》一課時,在課文導入環(huán)節(jié),出示恐龍圖,聊恐龍時,讓學生學習“恐龍”和“龐大”兩個詞。在復習積累環(huán)節(jié),教師由“龐大”這個詞揭示了近義字成詞的規(guī)律,在本課中找出相關的詞語“躲避、枯萎、死亡、塵埃、滅絕”進行積累。最后,在小結(jié)恐龍滅絕的兩種說法后,書寫了“耐、嚴、寒”三個生字,學生進一步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鞏固了識字。
三、通過朗讀來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
朗讀是學習語文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它對學生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著特殊的作用。因此,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可從三方面著手:首先,指導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準字音、認準字形,不丟字、不錯字,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互相聽讀,在認讀的過程中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其次,結(jié)合課文特點及教學環(huán)境,通過創(chuàng)設積極有效的情景,指導學生用真情實感讀書,用心讀書,讀出感情。再次,指導學生讀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學生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書時的自悟、自得。
四、熟讀成誦,重視語言積累
引導學生從小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段篇,使學生終身受益,這是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結(jié)合教材特點與要求,在指導學生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熟讀成誦,把“背”當成一件快樂的事。低年級是閱讀學習的起始階段,閱讀的篇幅較小,容易誦讀、記憶。在誦讀的過程中,不要提出過多的思考要求,也不要過分強調(diào)讀的速度,只要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誦讀文字就可以了。好的習慣養(yǎng)成了,速度自然就上來了。因此,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十分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引入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在評價時適當加點激勵。如,筆者在上《扁鵲治病》一課時,對扁鵲說的話怎么讀,學生們各有看法,一位學生認為,讀時語速應又慢又低,表現(xiàn)扁鵲的謙卑;另一位女孩卻不贊同,認為扁鵲是名醫(yī),要讀得大聲而堅定。學生的每一種朗讀處理都是不同的個性氣質(zhì)與生活經(jīng)驗的體現(xiàn)。教師可分別用“你真會觀察生活”,“你很有思想”作出評價。施以個性化的評價,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取得進步。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