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選霞
【關鍵詞】 古詩詞教學;吟誦法;現(xiàn)狀;預設
【中圖分類號】 G6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084—01
一、何為吟誦
吟誦是我國傳統(tǒng)的讀詩、讀詞和讀文的方法,是傳統(tǒng)詩詞文賦的誦讀方式,不僅如此,它還是創(chuàng)作方式、教育方式、修身方式、養(yǎng)生方式,是漢文化的意義承載方式和傳承方式,它是中國式讀書法。作為一種獨特而行之有效的鑒賞古典文學作品的手段,它不僅為歷代的文人學子所普遍采用,而且也被今天的文學愛好者所喜愛。吟誦無疑是我們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一份寶貴而仍有生命力的文化遺產(chǎn)。
“吟”有兩個意思:一是聲調(diào)抑揚地念,一是指做詩、寫詩及推敲字句,均為引申義。 “吟”字早在先秦文獻中就已出現(xiàn)了,其義為“歌”,即“吟”好像歌唱,所以古人有時將“吟”“唱”合用,稱作“吟唱”,但細究起來,“吟”和“唱”也有區(qū)別,二者合二而一,相輔相成?!耙鳌迸c“誦”雖有相同之處,但細究起來,是有差異的,響亮而清楚的朗讀稱“誦”,“吟”乃是誦讀的延伸,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吟誦” 即有節(jié)奏地誦讀。
因此,“吟誦”不單指聲調(diào)抑揚頓挫地誦讀,它還是一種欣賞方法,通過吟誦的方式來欣賞感悟中華傳統(tǒng)詩文的聲韻涵義;它還是一種學習方法,借助吟誦來探究古詩文是如何遣詞造句,從而簡潔生動地表現(xiàn)出圣人先賢們的精神真諦、感悟心得;它更是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吟誦是對古詩文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獲,可以是用聲音來再現(xiàn),也可以是用文字來表現(xiàn)。
二 、高中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課的重點課程,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讀古典詩文,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中學古詩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得到優(yōu)秀民族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對本民族的文化觀念、精神氣節(jié)、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進而產(chǎn)生主動觀照的思想意識,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度,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xiàn)在情感的文明里,學校里學習的許多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但是人的情感所接觸過的文化財富,會在我們的心靈里留下痕跡?!倍蠖鄶?shù)語文教師在講授古詩詞時,為了使學生高考多拿分,只限于滿足文言知識的傳授、字面意思的講解和詩文大意的翻譯,而忽視了對學生興趣、性格、意志、情趣、審美觀等因素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產(chǎn)生了誤區(qū),認為古詩詞的學習只要會翻譯、理解詩意、明白寫法就可以了。古詩詞教學改革的困難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正面的教育稍不留神就易變成說教,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他們不愿意接受這種一本正經(jīng)、婆婆媽媽的大道理;另一方面,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畢竟與古代詩歌賴以維系的時代要求有較大差距,因此他們對古代人文精神缺少了解,更缺少認同感。再加上現(xiàn)代文明思潮的迅速涌入和有力沖擊,使當前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發(fā)生著變化。這一代的青少年更是站在時代的前沿,從各個渠道而來的信息沖擊著他們,使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缺少了解,缺少興趣。學生首先缺乏學習古詩的熱情,往往把學習特別是背誦詩詞當作一種負擔,他們對作品雖然也能做出一定的分析,但無法真正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三、高中古詩詞吟誦教學的預設
1. 立足文本。必修時段,將教材中相關篇章進行篩選,選取篇幅不長、和韻較好的古詩詞,嘗試著將吟誦法運用到教學中,尤其是已經(jīng)有很好的譜曲的詩詞優(yōu)先考慮。比如,李清照《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相見歡》、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文,通過吟誦甚至吟唱,加深對詩文的理解。
2. 走出文本。選修時段,將選修教材與高考要求識記的篇章進行綜合,積極開展拓展課型的古詩文吟誦教學,利用本校白板教室的優(yōu)勢,加入吟誦視頻,對經(jīng)典的篇章進行誦讀識記,也可以請人譜曲吟唱。
3. 利用活動。利用活動帶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底蘊。組織學生進行吟誦比賽、吟誦專場表演,排練的過程就是語文學習的過程。
語言塑造靈魂,語言塑造氣質。一直認為語文課應該是一個心靈詩意的棲息地,古詩詞教學更應該如此。吟誦教學法的嘗試可能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回歸到應有的位置,帶著美、帶著靈魂、帶著快樂走進我們的文化世界。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高中古詩詞教學中“吟誦法”研究》課題的成果論文,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994)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