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麗 郭志軍
【摘要】目前,高校思政課“隱性逃課”現(xiàn)象較為嚴重,已經(jīng)成為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頑疾?!半[性逃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文章主要從教師方面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引起任課教師的重視,從而改進教學,減少和避免“隱性逃課”現(xiàn)象的發(fā)生。
【關鍵詞】隱性逃課 教師因素 評教
“隱性逃課”指學生雖然來到教室上課,卻從事一些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情,如玩手機、睡覺、聊天、看小說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中的“隱性逃課”現(xiàn)象非常普遍,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本文旨在對“隱性逃課”背景下的教師因素進行分析,探索解決“隱性逃課”問題的對策和思路,以其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
一、高校思政課“隱性逃課”背景下的教師因素分析
(一)重科研,輕教學
長久以來,高校當中普遍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現(xiàn)象,教師的考核、評優(yōu)、職稱晉升等與教學工作并不直接掛鉤,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教師的科研水平。教師的課講得再好,沒有科研成果就不能晉升職稱,沒有職稱在高校就得不到認可。因此,寫論文、立項目、搞科研成了高校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內容,科研已經(jīng)異化為高校教師追名逐利的工具。面對教學工作則投入不夠,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應付了事,講完授課內容就萬事大吉,對課堂教學關注度不夠,造成教學內容不及時更新,教學方法缺乏藝術性,加劇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空洞說教、脫離實際的反感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學生出現(xiàn)“隱性逃課”行為就不足為怪了。
(二)思政課教師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
很多大學生都反映在本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任課教師很少與學生互動,或者基本沒互動。即使有少有互動,也主要停留在提問、案例分析等層面,而且互動也經(jīng)常是草草結束,缺乏有效的反饋。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過于強調自身的權威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在課堂上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很少給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和看法的機會,加上必須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保證教學進度,他們通常會以最快方式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知識而不選擇與學生交流互動。除此之外,大班型授課的教學模式也給任課教師進行互動式交流教學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課程考核方式不完善
現(xiàn)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一般分為兩種:考試和考查??荚囌n試卷中考核學生應用知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自主性題目設計較少,大多屬于純知識點的考察,學生只要在考前進行突擊即可。更有部分教師在考試前為學生劃定復習范圍,印發(fā)復習資料,所以不論學生平時是否認真聽課,只要考前認真復習,都能順利通過考試甚至得高分。文科學生這種現(xiàn)象更為普遍。而考查課就更輕松,一般采用論文或報告的方式進行考核,學生在網(wǎng)上隨意下載一些資料素材進行拼湊,對于超百人的大課堂教師根本沒有辦法一一核查。這種考核方式的存在無疑使“隱性逃課”者無后顧之憂。
(四)怕影響評教成績
目前,許多高校采取“學生評教”的方式,讓學生在期末的時候對這一學期任課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打分,部分教師在這種壓力下怕因嚴格要求而“得罪”學生,導致學生打分過低,惡意評教,進而影響個人的年終考核、工資、獎金以及職稱晉升。因此,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只負責查學生的出勤情況,至于學生是否認真聽講,有無“隱性逃課”行為則持放任默許態(tài)度,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擾亂課堂秩序就萬事大吉。
二、高校思政課“隱性逃課”問題的對策研究
“隱性逃課”行為的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導致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降低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因此,預防和控制學生的“隱性逃課”行為已經(jīng)成為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教師作為課堂的掌舵者,責任重大。
(一)樹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回歸大學之道
“學術性”是現(xiàn)今很多大學所追求的理念之一。有人甚至認為在大學里學術發(fā)展是最根本的目的。但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培養(yǎng)人才仍然是現(xiàn)階段大學的基本職能。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依然是教學,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知識,從而獲得思維的發(fā)展以及人格的完善。要達到這種目的,教師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必須要改變現(xiàn)在重科研、輕教學的局面。課題組認為,首當其沖要改變職稱評審的條件,把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納入評審條件之中,因為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教學能力。既然是教師系列的評審,就不能只把科研當作硬性指標,只有把教學也作為評審教師技術資格的條件,評出來的職稱才能真正名副其實。
(二)增強教師的責任感,提升教學水平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雙向過程,這一過程取得的實際效果如何,教師是關鍵。教師需增強自身的責任感,改變“只教不管”的局面。教師應潛心鉆研教材,精心準備教學內容,把握學術前沿理論動態(tài),理論知識的講授要深入淺出,多和社會熱點、社會現(xiàn)象相結合,多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課堂的總設計師,教師應把課堂教學看作一門科學與藝術相融合的學問,努力提高教學藝術和講課技巧。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學科特點等,利用翻轉課堂、實踐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采用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和求知欲,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對學生“隱性逃課”行為的管理
沒有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教師對學生“隱性逃課”行為的放任,助長了學生對課堂紀律的無視,導致了“隱性逃課”愈演愈烈,呈蔓延之勢。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必須對“隱性逃課”加強管理。學期初的第一節(jié)課教師就要向學生講清楚要求,課堂上不能出現(xiàn)“隱性逃課”行為以及出現(xiàn)“隱性逃課”行為將受到的處罰。教師在課堂上要嚴格執(zhí)行各項有關“隱性逃課”的紀律規(guī)
定,一旦有學生出現(xiàn)“隱性逃課”行為要予以指出,并進行批評教育,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經(jīng)常“隱性逃課”的學生,要加大其“隱性逃課”的成本和代價。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直接與課程成績掛鉤,適當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降低期末成績的比重,課堂上經(jīng)?!半[性逃課”的學生會沒有平時成績或平時成績非常低,使得他們的課程成績面臨不及格的危險,這直接關系到掛科,甚至是畢業(yè),一般學生不敢輕易地去觸碰這個紅線。教師通過各種措施加強對學生“隱性逃課”行為的管理后,學生也會在課堂上努力地控制自己的“隱性逃課”行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改革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優(yōu)化考試制度
現(xiàn)階段,我省大多數(sh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都是由任課教師自己命題,考前還會劃出復習范圍,這都助長了“隱性逃課”現(xiàn)象的發(fā)生。我們要改革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優(yōu)化考試制度,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無論是考試課還是考查課,都應適度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把學生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xiàn),參與度等納入平時成績之中,作為期末考核的主要依據(jù),使學生意識到必須有效地參與才能順利通過考試。在考試的內容設置上更加側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注重平時學習的積累以及知識的內化。只有根據(jù)每門課程的具體特點,把課程考核細化為過程考核,平時考核,期末最終考核,才能有效遏制“隱性逃課”現(xiàn)象,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五)應對信息技術的挑戰(zhàn),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通信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大學生們的學習方式已然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他們逐漸習慣了通過網(wǎng)絡獲取知識,尋求答案,教師課堂傳導授業(yè)的魅力不再。但是,這種單純依靠點擊搜索進行的學習,缺乏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思考,縮短了對知識消化、理解和吸收的過程,學習變得日益浮躁,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從網(wǎng)絡的粗淺快餐學習中走出來,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重組課程內容,提煉關鍵問題,帶領學生深入思考,反復學習,領悟知識的真諦。同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建立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網(wǎng)絡教學在內的“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最大限度地減少“隱性逃課”行為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