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摘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影響著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效地教學策略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和領會寫作的技巧和手法,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如何制定出有效地教學策略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本文將結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關內容,對作文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如下分析和研究,以期總結出有效地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屬于重點及難點內容,它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回顧以往的教學活動,作文教學的內容比較枯燥無味,而且教學的方式不夠靈活,從而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由于作文教學的時間比較有限,所以大部分時間老師都在講解寫作手法和技巧,而給予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的時間比較少,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因此,當前我們想要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內容,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以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興趣,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如何提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討論。
二、關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
在寫作過程中,小學生往往不知道要寫什么內容、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所以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主題不鮮明、缺乏創(chuàng)新點。這說明了學生沒有積累足夠多的寫作素材及內容,以致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章缺乏新意。我們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除了教會學生基本的寫作技巧和手法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體驗實際的生活,以拓寬自身的寫作思路,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新意的文章。首先,老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和感悟生活,從而積累有用的寫作素材。其次,學生家長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帶領學生體驗自然環(huán)境,或者要求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讓學生能夠體驗更多的生活,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及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
比如,我們以“親情”為主題來展開相關的作文教學。在正式寫作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休息時間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助媽媽掃地、洗碗、燒菜等,讓學生從家務瑣事中體會父母的辛苦,并從中領會親情的偉大,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又或者是寫一些景物描寫的作文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帶領走出課堂環(huán)境,去實地體驗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如組織學生參觀動物園、博物館等地,讓學生能夠更加親近地感受自然。從而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二)結合情景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內容本身比較枯燥無味,如果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夠新穎,是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情境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讓學生投入到具體的寫作情境,從而將情感融入到具體的寫作內容[1]。同時,有效地情境教學方式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情境教學方式來提高作文教學的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積極性。
我們以記敘文作文教學為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結合情境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具體的寫作場景和氛圍,從而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比如,老師可以設置一場籃球比賽,并要求學生觀察和分析每一位選手的動作、表情和神態(tài)等,然后以這次籃球比賽為主題寫一篇記敘文。通過引入比賽情景,學生可以感受到真實的比賽內容,從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同時,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比賽情境,還能鍛煉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安排有效地課外閱讀學習活動
老師安排有效地課外閱讀學習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有用的寫作素材,還能讓學生增加智慧、開拓寫作的視野。所以,在日常的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安排有效地課外閱讀學習活動,指導學生正確閱讀課外名著,從而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同時,老師還需要督促學生做好相關的讀書筆記,學會摘抄和仿寫好詞好句,從而為后期的寫作打好基礎。
比如,老師每周必須組織一次課外閱讀學習活動,以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前往學校的圖書館或者電子瀏覽室,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又或者是學生可以自己準備課外讀物,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在分享過程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說明其準備的讀物的大致內容和中心思想,從而加深學生對讀物的理解。最后,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閱讀心得,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課外閱讀的內容,從而為寫作積累有用的素材。
(四)采取有效地作文評價方式
一般老師都是將作文的評語寫在學生的本子上,可是大部分學生只關注作文的成績,對老師的作文評語沒有過多的關注,這樣不利于學生及時改正和認知自己的錯誤。所以,老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方式,才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寫作問題,并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足。
比如,老師可以抽取課堂的上課時間,對一定時期學生出現(xiàn)的寫作問題進行集中的評價。同時,對寫作能力比較好的同學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和技巧,這樣有助于其他學生進行學習和借鑒[2]。但是,對于不認真寫作的同學,老師需要進行適當的批評,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通過課堂上的批評,也能夠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能夠讓學生重視自己的問題。如果學生還是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老師還需要多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激勵學生,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寫作信心,從而改正自己的寫作毛病。
三、結語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老師的作文教學策略缺乏有效性,那么將會影響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老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觀念,促進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才能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作文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王滿群. 淺談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J]. 教育科學:引文版, 2016,21(12):00192-00192.
[2]董月娟. 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 教育, 2017,10(2):00080-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