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晶晶
摘要: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模式過于固化,大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很多想法沒有機會進行表達,被動完成這樣、那樣的學習任務,自學熱情不足,思維并不活躍。教師還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學活動的開展,根本不考慮學生能否接受,不尊重他們的個人意愿。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要想改善這一現狀,需要教師重新確立教學目標,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出發(fā),引入趣味元素,補充教學內容,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有效互動與交流,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初中美術;合作學習;有效應用;研究;思考
引言: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它與語文、數學、英語不同,并未被納入中考體系。但是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fā)展,使美術學科的開設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組織好美術課堂教學工作,能促進初中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目標的順利實現。一名優(yōu)秀的美術教師,要堅持著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帶領學生朝著正確方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挑戰(zhàn)自我,幫助學生多多掌握合作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習慣,這樣,既能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也將開闊他們的視野范圍,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一、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目的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生興趣,還能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簡化教學過程,成功開啟學生們的智慧之門,助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持續(xù)加快[1]。通過合作學習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方便教師落實各項人才培養(yǎng)計劃,鍛煉他們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讓美術教學工作順勢走向一個新的成功。合作學習使學生個性得到好的發(fā)展,遠比教師一味灌輸指導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提高教學質量
合作學習屬于一項全新的教學方式,更是一項不可多得的教學手段。合作學習要求生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把枯燥的氛圍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著想象力,在交流中發(fā)散思維,在創(chuàng)造中提升藝術氣質,真正成為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才。
(三)促進交流合作
合作學習教學活動的開展,啟發(fā)了初中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了初中生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學生更快的融入集體,對于身心的健康成長、學習能力的綜合發(fā)展而言是大有助益的。小組合作屬于團隊活動,強調的是各個成員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生不斷接觸不同的人與事物,協作意識與自學能力都能有一個快速的提高與發(fā)展,同時產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態(tài)度,樹立正確三觀,明確未來的奮斗目標,彰顯人生的最高價值。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
(一)正確認識小組合作
合作探究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一,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初中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互動,積極引導初中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小組合作發(fā)揮作用,體現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比如,在講“向日葵”時,要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初中生體驗不同的色彩及色調給人的感受,讓初中生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fā)內心的感受,建立美術、音樂、文學間的聯系,實行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我把初中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給學生欣賞凡·高的《向日葵》作品,讓他們在欣賞之后進行小組討論:“凡·高在用筆、用色等方面都很有特點。他為什么要這樣用呢?”經過討論可知:色彩作為繪畫表現的手段對人的視覺情感會產生刺激作用。向日葵用響亮的黃色和奔放有力的筆觸,把絢麗的色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從畫中我們會強烈感受到凡·高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二)合理分工差異互補
必須明確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適當的角色分配,盡量實現差異互補,使得每個人都有事可做,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2]。比如,在學習“多彩的生活——美術與環(huán)境”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以及美術學習狀況將全班分為幾個小組,并給小組內不同的成員作出明確分工,有的負責查詢富有創(chuàng)意的居室,有的及時做好記錄并準備代表小組進行發(fā)言等,最后小組成員共同欣賞并動手裝扮居室。為了防止課堂秩序混亂,美術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制定一個討論規(guī)則,每個小組嚴格按照規(guī)則進行討論和學習。最常見的也是最有效的合作學習的規(guī)則就是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想出自己認為比較完美的方案,然后小組成員之間共同討論,討論之后找出最優(yōu)方案并向班級匯報。
(三)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
合作學習是美術課堂的學習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在組建起科學的學習小組后,教師應循序漸進的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而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合理引導便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設定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比如,在學習“繪畫的構圖”章節(jié)時,首先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常見的構圖共有哪些形式,各種形式的代表畫作都有哪些,并要求學生在二十分鐘的討論后展示小組結論。在目的確定后,教師又應引導學生采用合理的方法展開討論、探究。例如,每組兩名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分析,兩名學生負責重點分析課本內容,其余兩名學生負責把握時間并匯總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目標明確、科學合理的展開合作學習,并確保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真正做到有所貢獻、有所收獲。需特別注意的是,由于學生在開展小組討論時往往較為興奮,因此容易出現課堂秩序混亂或討論內容偏離課堂主題的現象,這便要求教師及時發(fā)揮引導作用,對學生既要放手,又要有所控制,將課堂學習氛圍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
(四)真正做到文明教學
合作學習的應用首先要從控制課堂紀律開始抓起,因為課堂紀律是學習的首要保證。比如說教師在向學生們傳授美術知識及繪畫技巧的同時,可以給學生們播放一些著名畫家的相關影片,了解這些藝術巨匠的一生,這樣更有助于學生了解美術作品,更能控制課堂紀律[3]。如在討論畢加索的藝術時,他的感情世界是無法繞開的。畢加索一生有著七個妻子或情人,每一次情感的迸發(fā)更是令畢加索的藝術風格有著轉變。更為偉大的便是一幅寫進了繪畫史的壁畫——《格爾尼卡》,畢加索用自己的畫筆表達著自己對戰(zhàn)爭罪犯的抗議和對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通過播放這些影片,學生討論著藝術巨匠們的作品和人生,自然不會出現課堂紀律不好控制的情況了。通過這樣的合作方式來進行初中美術教學,既不會造成嘈雜的課堂環(huán)境,又發(fā)揮出了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結語
總而言之,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能有效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激活他們在學習上的主動性,發(fā)揚團隊合作精神,自覺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成功的學習理論,非常值得我國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王玉潔.美術課中如何讓合作學習更有效[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5(20)44-45.
[2]高麗萍,張云貴.合作學習的基本觀念及其啟示[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4(13)77-78.
[3]韓玲玲.新課程標準與當前美術教育的差異特性之比較[J].美術時代,2014(0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