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摘要:近些年來,心理學在世紀生活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心理學其核心思想是關注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們不斷關注的話題。社會的各個階層都可能會產(chǎn)生心理問題,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心理學以其專業(yè)的視角和理論對社會做出貢獻。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內(nèi)容是建構(gòu)人的積極心理,關注電更多放在人的健康、幸福,這樣的心理學觀點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本文論述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各個方面應該如何促進積極心理學在學生中的作用。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生
一、積極心理學與教育
積極心理學是現(xiàn)代社會比較熱門的話題之一。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在2000年聯(lián)合發(fā)表的題目為《積極心理學導論》,標志著積極心里學成為研究領域。作為一門科學,就會有方法、原則來研究該領域的問題和現(xiàn)象。積極心里學也不例外,只有這樣才會更加關注人的幸福感、健康以及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它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fā)展。
教育是社會中受到大眾關注的人們話題,但是同時在學生中間也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學校開始關注構(gòu)建學生的積極心理學。學生在面對這樣的人格發(fā)展的同時還要面對學業(yè)、甚至面對生活的的壓力,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關注。在諸多的社會新聞中,由于對于初中生心理情感關注度比較低,引起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初中生的心理關注越來越迫切,根據(jù)積極心理學的特點和功能迫切的需要引進學校以治療心理疾病以及預防心理問題
二、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j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初中的學生處在角色同一性與混亂性時期,因此會產(chǎn)生以下一個問題:(1)情緒問題。因為初中階段處在青春的關鍵階段,學生對于事情的看法和態(tài)度容易偏激且處在學業(yè)開始繁重的階段。在多種事情的影響下學生的情緒問題極易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2)人際關系問題。初中生階段的友誼是綜合多方面考慮的,有的學生關系是因為學習成績,有的學生因為志趣相投。但是很多學生都希望只有自己一個朋友,對很多學生的關系造成困擾。(3)攀比問題。攀比問題歷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有的學生攀比學習,有的學生攀比吃喝穿戴,如果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攀比之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害。
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之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程的方式給學生講解,一方面是學校配備專業(yè)的心理教師,這樣的教師比較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能夠給出專業(yè)的解答和方法。另外一方面,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很多學生與家長認為沒有在課堂學習過的課程就不重要,甚至對此嗤之以鼻,把心理健康問題引入課堂是學校教育的里程碑。
積極心理學在對學生作用是不容小覷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讓學生具備積極樂觀品質(zhì)。換句話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包括自我?guī)椭妥晕夷芰?。在面對不好的情緒、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以及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主要是培養(yǎng)學身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和比較健全的人格;二、努力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尤其是心理潛能。讓學生的身體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積極和諧的發(fā)展,打下學習、工作、成長的堅實基礎;三、在面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同學時,正確的理念、科學的方法進行積極的心理輔導,及時的矯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其健康的成長。
以上三個方面就是我們在初中階段學生積極心理的目標,目標就像方向,引導著學生的發(fā)展途徑。促進心理健康的途徑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我們深深的了解到,積極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主要包括家庭、社會、學校三個方面協(xié)調(diào)相處。在學校中,課程是指與非課程階段協(xié)調(diào)好。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方面的除了知識以外還有很多非學習方面的影,學生在學校實踐是非常久的,所以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的幾個措施:1、定期開展積極心理健康健康對講座。心理健康講座是請國內(nèi)外一些比較有名的專家學者為學生和教師解決一些難題。2、開設心理健康課。開設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家長和學生的注意,也為了提升學生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把心理健康課當作擺設,無故減少原本的課程。3、心理教師積極參加培訓。教師參加培訓是拓展學習的,全國都會在不定期的時候舉行學校心理教師培訓,交流心得。這樣老師可以交流到不同的思想和案例,對自身的成長也有所幫助。4、建立心理咨詢室。在心理健康課上,很多同學處于自尊方面的考慮,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心理問題與老師傾訴。建立咨詢室后,學生可以放心的與教師交流談心,也方便教師對學生做心理治療。5、定期組織家長參與心理學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所以家長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積極與學校建立合作,促進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積極健康的成長。
總結(jié)
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你想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就要向那個方向努力。同時,人的一生是不斷發(fā)展的,學生的思想和品德也是不斷進步的。因此,把學生當作發(fā)展的人,重視學生每個階段的每種情感表現(xiàn),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上的幾條建議是本人根據(jù)本人的工作單位的實際情況所提出來的,因此,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借鑒時以事實為準,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完成教學任務,最重要的是用科學的方法促進學生情感、生活和身心的發(fā)展。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與見識,提高教師的水平、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美]David R. Shaffer & Katherne Kipp. 發(fā)展心理學.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7.
[2][美]Dennis Coon.& John O.Mitterer. 心理學導論.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6.
[3][美]查爾斯·G·莫里斯,阿爾伯特·A·馬斯托多.認識心理學.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