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教學能夠為小學生提供思維邏輯上基礎的鍛煉,作為小學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在老師設計數學的教學時就需要有針對性的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能力的良好發(fā)展創(chuàng)設一個環(huán)境,所以就需要老師有這方面的意識與能力來為小學生的更好成長提供幫助。本文將著重分析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能力,并且二者能夠得到共同發(fā)展為目標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做到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實施策略
引言:
“學習興趣”能夠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供動力,“思維能力”則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性、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為小學課程設計中對思維能力使學生能最多獲得提高的一門課程,小學數學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在老師的教學中,如何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同時還能夠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最充分的鍛煉,就成了一大重點。
一、小學數學教學
(一)小學數學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小學數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合理的思考事物并且對其進行分析、概括、判斷等一系列有邏輯性的能力,并且將其準確表達;同時還能為學生充分開發(fā)非智力因素打下見識的基礎;最后還能夠為小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提供一個啟蒙教育。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主要需要老師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能力的雙向共同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老師充分激發(fā)出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且同時還要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加以鍛煉[1]。
二、學生學習興趣與思維能力
(一)學習興趣的重要性與提高方法
小學生還處于一個較為幼稚單純的時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較為活潑好動,難以像更高年齡段如高中生、大學生有較強的自覺性,小學生偏好有趣新奇的課程教學,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想要小學生在數學課程方面取得更為優(yōu)異的成績,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牢牢將小學生的身心更多的投入在數學的學習上。所以在老師設計教學方案時,就應該主動將數學與具體生活情景有機的相結合,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感到枯燥乏味,嚴謹的數學理論知識融入有趣豐富的生活,可以極大程度上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夠讓學生自己得到更好的發(fā)展[2]。
(二)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與提高方法
思維能力是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的基石,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有時候會難以理解,甚至在老師反復重復多次的情況下仍然難以學懂,這就是思維能力不足帶來的缺陷,這樣很容易帶來學生對數學越來越喪失興趣的后果。但是思維能力作為一種經過有效的培養(yǎng)和多加訓練后能夠得到提高的能力,可以在老師的教學課堂上有計劃、有目的來為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鍛煉,使用具體的教學方案來實現[3]。
三、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策略與具體方法
(一)數學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提高學習興趣
當課本中對于小學生而言較為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時,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的理論,并且還能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從而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的愛上數學。比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中的加減法時,就可以讓全班同學組隊,將班級變成一個“菜市場”,一部分同學充當買菜的“顧客”,另一部分同學則扮演“老板”的角色,然后拿書本充當各種“蔬菜”,由學生決定各種“蔬菜”的價格,老師來給每一組需要買菜的同學分配可以購買的金額,然后讓“顧客”和“老板”自己算賬,最后來比較哪一組的“顧客”買到的“蔬菜”數量最多并且種類豐富。在“菜市場”這一個貼近生活的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在一個真實又熟悉的環(huán)境中,以“玩耍”的形式來學習所需要的數學知識,這樣數學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能夠有效的讓小學生明白數學的有用并且充滿了趣味性[4]。
(二)讓學生自主思考激發(fā)思維的活躍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想要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提高,就應該讓學生主動的思考,所以老師就應該轉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機械式的不斷吧知識灌輸給學生并不能讓學生真正懂得并且學會需要的知識,更不能讓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在以鍛煉思維能力為目標的新數學課堂上,老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使得學生探究知識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比如,在學習“圓形的半徑、直徑與周長”這一節(jié)時,老師可以先提出如圓的半徑和直徑是什么、它們有什么關系,怎么測量圓形的周長等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由討論,最后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把討論的結果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最后再由老師來系統(tǒng)的把知識進行教學。在學生自主充分思考并且討論后,老師的教學能夠得到更好的效果并且還能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實現雙贏。
(三)實際操作與教學知識使興趣與思維同時發(fā)展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而思維則引導著一個人的行動,所以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將一些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鍛煉思維能力的實際操作課程帶進課堂。比如在學習求各種圖形面積的章節(jié)時,就可以安排每個小組自己動手制作如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行等各種圖形,并且在制作的過程中充分思考如何才能得到每種圖形的面積大小,在學生制作并思考討論完畢之后,每一組都提出自己的計算方法,再由老師總結歸納出各組的優(yōu)點與不足,最后再導入計算面積公式的學習。這樣實際的操作數學課,不僅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有趣的學習數學的環(huán)境,使得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還能夠讓學生充分大膽的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案,并且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得到思維上的鍛煉。
結束語
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最初階段,需要老師給學生打下一個夯實的基礎以保證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所以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老師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設計好各種教學方案,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淑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5(8):146-146.
[2]劉治碧.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5(12).
[3]姚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能力并重并舉[J].中文信息,2016(3).
[4]齊廣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9):158-159.
作者簡介:
唐敏怡(出生年月日:1986年10月3日),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廣西北海市,職務:小學數學教師,職稱:一級教師(中學二級),學歷:大學本科,單位:北海市海城區(qū)第一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