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銀慧 程雪花
摘要: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方式中,教學反思應當是最有效的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學反思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效果。面對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著重探究如何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的反思意識及習慣,使教學反思可以與教學實際相結(jié)合,起到良好的互促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反思 教學應用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教育乃至整個教育歷程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搞好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育的事情,也關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
一丶從當前社會青少年語文修養(yǎng)反思小學語文教育
曾幾何時,媒體,乃至家長,學生對現(xiàn)今語文教學中的種種弊端予以尖銳的批評.語文教育工作者們在痛定思痛的同事,果斷舉起語文素質(zhì)教育旗幟,以探索新世紀語文教學改革之路.
然而語文教學改革搞了幾十年,語文教師工作不可謂不努力,參與教學改革的熱情也不可謂不高,但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依然令人失望,社會各界人士對語文科的批評仍然不絕于耳。什么原因使語文教育長時間難以擺脫困境?語文教育問題癥結(jié)到底在哪里?我的看法是:問題主要出在語文教材選文,語文教師的本身和教學方式幾點上。
二丶關于語文教學的反思
(一)、語文教材選文的反思
前段時期語文教材受到一些媒體嚴厲批評,這些批評主要集中在語文教材選文方面,筆者覺得主要有以下這些問題:
1·現(xiàn)有教材選文有些違背兒童本位,更多的是以成人的意志和角度來編寫。
2·教材選文中存在大量模式化,單一化的散文。很多散文基本就是一個模式-總分總,先概括,再寫重點,最后概括升華。其實沒有真實感情和細節(jié)。孩子們在語文學習中味同嚼蠟,語言感覺也受損。
3·用模式化的話語限定了兒童的思維。
4·課文事實與常識不符,價值觀陳舊,甚至有杜撰名人故事,教材以美德和思想教育為主。
當然教材是一代代教育家摸索選擇的,總體是很好的,在這不做太多陳述。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職責和方法才是最需反思的。
(二)、語文教師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反思
1.語文教師自身的反思
語文教師,我一直以為是最難當?shù)?。作為母語,似乎誰都知道都會理解都可以說上一二。前幾年語文大討論時,多少偏激之詞言猶在耳,多少老教師感嘆越教越不會教。我困惑,摸索,聽了幾位大師言談,觀摩了幾堂優(yōu)秀教師的公開課,偶有一些心得體驗,聊且作為反思。
首先,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必須過硬。聽、說、讀、寫不必說樣樣精通,起碼必須能鎮(zhèn)住學生,在學生面前能有幾分自信。觀摩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公開課,往往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本身素質(zhì)相當之高。
其次課堂的成功,備課必須充分,要帶有自己的思考見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個性的,能緊密聯(lián)系生活的。陸游教孩子:“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所以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思考。
2.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門藝術,課堂教學重在看過程,看教師怎樣啟發(fā)學生怎樣導入,怎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怎樣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掌握到掌握。而課堂教學要講究一個“真”。學生不懂就是不懂,不會就是不會。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步步到位,一絲不茍。
關于一堂好課,我自己認為有這樣三個標準。
首先,要以學生為本。語文教學是學生在學習語言,學生必須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配角,是在課堂上為學生服務,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其次,要以訓練為主。語言是一種技能,是一種技巧,要掌握它,必須通過無數(shù)次的訓練,要讓學生聽得清楚,說得明白,讀得正確,寫得流暢。這種語言的訓練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只能練出來。
最后,要給學生鼓勵。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差錯,產(chǎn)生學習困難,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不能諷刺、挖苦學生,要鼓勵學生,要給學生以幫助。
3. 語文教學課后擴展反思
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但語文教學不等于語文課堂教學。如果我們把語文教學看做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指導學生進行的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所有活動,那么,就應當承認,語文教學的范圍要比語文課堂教學的范圍大得多。
首先,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這里所說的"課外活動"主要包括課外閱讀、興趣小組活動和其他語文課外活動。實踐證明,語文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條必不可少的途徑。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數(shù)量的語言材料積累和反復多次的語言實踐為基礎的。而課內(nèi)的閱讀和作文,則很難滿足語言實踐需要。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和課外練筆,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
其次,擴展開來說,語文的學習既不限于語文課堂,也不限于一般意義上的課外閱讀和課外練筆。美國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也就是說,生活的范圍有多大,語文學習的范圍就有多大。
最后,我們應當充分結(jié)合各種課外活動,在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同時,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學生學到知識。
三丶總結(jié):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前行者如何,跟從者也會如何。晚輩的身上總會有長者的影子。身為學生的啟蒙教師,我們的責任很大,還需要傾注更多的耐心和時間在里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J]. 焦桂香. 科技風. 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