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婷
摘要:初中物理教學更具開放性,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物理教學的開放性是指教學形式應多元化、教學內容應形象化、實驗操作應分組化、戶外教學應體驗化。
關鍵詞:物理教學;開放性;多元化;形象化;體驗化
初中物理課程安排在初二階段,完全是根據(jù)學生的身理、心理特點而開設的。然而,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的關鍵期,更是心理的叛逆期,自我認知尚處于懵懂狀態(tài),不喜歡受約束;部分學生是被動的、沒有目的的學習,更談不上濃郁的學習興趣。教師如果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疲倦甚至厭倦物理課程。因此,物理教師只有打破物理教學的固定模式,探究開放性教學,使物理教學更具多樣化,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吸引學生參與到物理學習中來。
一、教學形式應多元化
1.新課引入方式要多變。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多樣的新課引入方式。一般來說,新課引入可以分為,情景引入(圖片、動畫、做游戲)、問題引入、質疑引入、故事引入、自制新奇小實驗引入、生活誤區(qū)引入等類型。以講授“壓強”一節(jié)內容為例,可以讓學生上來再現(xiàn)生活場景,學生一手用提把很細的口袋提很重的物體,另一只手用提把寬的口袋提同樣重的物體,其他學生觀察他兩手的勒痕;同時讓他說說自己的感受;又比如在講電磁感應現(xiàn)象時,老師可以自制一個電磁感應燈,上課表演給學生看現(xiàn)象。
2.中間環(huán)節(jié)設計應充分吸引學生參與。在物理課上,可以從實驗探究入手,如在進行“平面鏡成像”的教學時,可在進行基本知識講解后,設計一個游戲叫“我們來找茬”,讓學生找出自己和鏡中像的不同點。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可以讓學生思考選用的實驗器材,當然,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實驗,學生可以利用很多種不同器材來完成。學生通過實驗對比,可選出更便于操作、更簡單的器材,再一起來做這個實驗,最后一起討論問題,得出實驗結論。
3.總結、歸納可采用多種形式。課堂小結也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可以小組討論,一人發(fā)言,總結課堂中遇到的困難或是沒有聽懂的問題;也可以讓每個小組下來寫一寫這堂課的疑問以及他們自己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的問題;還可以在課堂上讓各小組通過畫思維導圖來進一步總結這節(jié)知識。
4.課堂評價方式要多樣化。檢驗學習成效,應不只看最終的考試成績,囧事還應對當堂課學生的表現(xiàn)以及學習成果作出及時有效的評價,這樣才能激勵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評價的方式,除了可通過當堂幾道檢測題來評價,也可通過解決一個生活實際問題來評價,還可采取各小組互評的方式來評價,甚至可以讓學生課后自己做一個與本節(jié)內容有關的小教具、或其他手工制作品來評價。
二、教學內容應形象化
在大眾傳播中,視頻具有形象直觀、啟發(fā)性強等優(yōu)點,可最大限度地感染受眾。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充分發(fā)揮大眾傳播學的基本原理,通過引入視頻模式,讓學生在觀影中受到啟發(fā),在啟發(fā)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增強學習興趣。
例如“認識浮力”這節(jié)內容比較簡單,完全可以在課前錄制好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可以采用網(wǎng)上影視視頻引入,也可以以教師自己的游泳體驗視頻來引入,中間可以做很多小實驗,提高實驗的可視性,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視頻,這樣對難點更容易把握。
三、實驗操作應分組化
對于相對簡單的教學內容可以在開學時就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每個小組查閱資料討論備1-2節(jié)課,比如像“熱機”“內燃機”“電現(xiàn)象”“磁現(xiàn)象”“安全用電”等內容較少,也較容易理解和操作,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來操作實驗。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要讓學生獲得書本上沒有的東西,這樣才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戶外教學應體驗化
結合物理的自身學科特征,吸取體育、語文、美術等學科特點,可以探索嘗試“戶外物理課”,讓學生去大自然中觀察物理現(xiàn)象,理解自然規(guī)律,這樣能讓他們發(fā)現(xiàn)更多的自然現(xiàn)象,引發(fā)更多的思考,最終形成物理思維。但要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吃透教材,要把初中物理的每一節(jié)內容分類,看看哪些適合到戶外去上,哪些適合在教室里上,盡可能地帶學生到戶外去體驗。特別是對于一些以觀察現(xiàn)象、抽象概念為主的物理課就完全可以在戶外上。如“光的傳播”這一節(jié),要抽象出“光線”這個人為定義而實際又不存在的概念,就可以選擇一個陽光很好的天氣,帶學生一起到樹林里去觀察陽光。當陽光從樹葉縫隙間透下來時,學生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束光,不是光線;并且,更小的縫隙透下來的陽光也是一束光,通過這樣的觀察,學生也就能夠理解“光”的概念了。再如“小孔成像”的內容,也可以通過觀察來增強學生的認識。
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內容也可以到戶外去上,比如在上“滑輪”這節(jié)課時,老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到工廠、工地去觀察,讓學生真切地看到滑輪在生活中的運用。可讓學生根據(jù)定、動滑輪的特點,給它們下一個定義,再觀察生活中的機械哪些運用到了滑輪,同時對比定、動滑輪在生活中各自的優(yōu)點。也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分組自制幾個滑輪,在老師的指點下進行實驗,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2.在每趟戶外課結束時,要多傾聽學生們的總結,采用有效的方法來檢測他們學到的內容。每次課前,教師都可以拋出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結束時,要求每個小組結合實際情況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以達到檢測的目的。例如在講“大氣壓強”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事先用一個鑿有3個小孔的空礦泉水瓶子裝滿水,將瓶蓋打開放在桌上,讓學生看到水從小孔里流出來。然后讓學生帶著“怎樣在不使用其它工具的情況下,將水堵住不再讓它往外流了”的問題去學習大氣壓,學生會更感興趣。
3.除了課前準備、課堂上的把握外,教師還應該在每一節(jié)戶外課后對當堂課進行反思。與教室里的物理課反思不同,教師更應側重反思學生在這堂課上是否得到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是否具備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