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飛
摘要:生活中處處都有交流,其實交流就是一種口語交際。在這里,對口語交際有一個詳細的解釋,口語交際就是雙方之間情感的表達,口語交際往往是為了達到一種目的或者是適應特定的環(huán)境的人的活動,是人和人的情感互動。語文課標就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學會表達和交流??谡Z交際是公民最基本的溝通能力,只有通過口語交際才能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課程改革已經把口語交際列入了語文教學大綱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可見口語交際的重要性。
關鍵詞: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應對方法
前言
雖然我國的政策非常重視口語交際,但是課本上的口語交際知識還是被中小學老師給忽略了。目前教育還處在應試教育階段,大多地區(qū)的老師更加注重升學率,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這種情況就導致很多學生走出自己的家鄉(xiāng)之后不會交際,不善于和同學溝通交流,從而導致同學間的關系緊張,影響學習。這樣是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的,所以應該重視口語交際,發(fā)揮其價值。
一、提高對口語交際的關注,以人為本
1、把素質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是伴隨學生成長的主要力量。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許多教師認為學生就應該提高分數,注重試卷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素質的提高。要想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應該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培訓,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轉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接受新觀念。教室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課堂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自身素質,而不只是簡單的會考試。
2、分析學生的差異,采取個性化教學方式
尤其是我國的農村偏遠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比較落后,教學質量較低,導致了學生的視野比較狹隘。而且農村偏遠地區(qū)的孩子們大都是用家鄉(xiāng)話進行交流,很少有普通話講得好的,更別說是外語了。這就造成了孩子上了大學,離開了家長和外地人的溝通和交流出現障礙,影響了學生的自身發(fā)展。
農村偏遠地區(qū)的孩子經歷的少,展現的機會也極少,很多孩子會比較內向,不愿意對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還有很多同學不愿意跟老師交流,甚至是躲著老師,他們害怕老師,見到老師就會感到緊張。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著手處理。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關心和愛護學生,讓學生感到有安全感,得到學生的信任。還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并且?guī)椭鷮W生提高交際能力。教師還可以和學生搞好關系,做學生的朋友,傾聽學生內心的想法,針對不同學生遇到的不同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煩惱。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夸獎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把有效的資源寫進教材中
新課標改革對中小學語文教材進行了修改,不再只有以前的考試所必須的知識,還有提高學生能力的知識,對口語交際方面的內容整理進了課本。但是還是有一些現實的阻礙因素,那就是農村偏遠地區(qū)經濟欠發(fā)達,教學設施落后,很多提高學生素質的任務學生沒有辦法完成。新教材對“口語交際”的知識內容、能力培養(yǎng)等進行了科學、系統(tǒng)的編排,但是其中一些話題也存在城市化、成人化的不足。例如第七冊《筆的演變》,需要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最初的筆是什么樣的,又是怎樣一步一步演變來的。這一要求對農村小學生來說很難完成,因為他們沒有資料可查,也沒有途徑得到資料。此環(huán)節(jié)只能由教師用多種方式展示給他們。教師可把重點放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觀察我們使用的筆,想想它有什么優(yōu)點和不足,應該怎樣改進才好。這樣學生就有興趣,而且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交際
1、巧用圖畫,顯現情境
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興趣劑”,是學生展開思維并進行口語交際的極好教具。例如在教第十冊口語交際課《介紹一種動物》時,我先讓學生觀察地方教材中的各種各樣的動物,當觀察到孔雀時,很多同學都很感興趣,于是我讓他們仔細觀察它的外貌體態(tài),知道的同學還可以說一說它的生活習性,生存環(huán)境等。由此引發(fā)同學們的興趣,使整堂課生動活潑而有趣。
2、實物展示,現身說法
形象直觀的實物展示,不僅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易于學生觀察,容易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進而有利于他們進行由淺入深的口語表達。
四、穩(wěn)扎穩(wěn)打,歷練成才
比如有一位學生一開始很少開口講話,當上第五冊《有趣的動物世界》時,他說他喜歡的動物是蚯蚓,并當場學習蚯蚓是怎樣運動的,引來其他同學哄堂大笑,我訓斥了哄笑的同學,而對他大加鼓勵,從此他說話了,而且越說越好。
同時,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在于實踐、在于歷練。要通過各種積極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在反復實踐和歷練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不善于”到“善于”。只要這樣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農村小學的口語交際教學,一樣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記得那次教學競賽,參賽教師在我們班上《黑洞》一課,學生反應敏捷,和老師配合默契。當組織者問學生對這堂課的感受時,他們說授課老師太小瞧我們了,她不敢把難的問題交給我們,也不敢讓我們把問題深化,可能她怕我們回答不出來吧!這讓組織者很吃驚,想不到農村的小學生竟會有如此見地。其實,正如《賣油翁》一文所言:“無他,惟手熟爾”。
結束語
口語交際是一個新事物,就像春天一樣鮮活,就像原野一樣蘊藏豐富。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當今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對口語交際課予以足夠的重視并進行認真的研討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此項能力訓練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效性,我們應將其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滲透到學生的課內課外。我們應當相信,經過“潤物細無聲”和“細水長流”的口語交際訓練,農村的孩子也將能說會道,能言善辯,具備有如“滔滔江水”般的口語交際能力,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需要。
參考文獻:
[1]沙粉娟.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2,(11):43.
[2]駱奇.人教版小學口語交際部分的編制研究[D].導師:董蓓菲.華東師范大學,2013.
[3]田海林.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內蒙古教育,2013,(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