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一線教學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經常得不到挖掘。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常常是抓住一篇文章條分縷析,精剖細解。學生在課堂中較為被動。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相違背。占有小學語文教學重要地位的閱讀教學,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育良好審美情趣方面發(fā)揮了很大作用。本文從師生互動、閱讀氛圍、綜合理解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做了簡述,以達到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實踐
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職能。在語文一線教學中,語文閱讀教育中目前存在很多問題,如過度強調教學形式,多媒體的過度使用,課堂教學情緒和氣氛低落,情感交流不暢等。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德育教育學科。閱讀教學對于達成以上目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
閱讀教學過程是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如果教師單單按照自己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思維方式,直接或間接地給出標準答案,就不能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所以,教師要積極鍛煉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把學生的主體意識徹底激發(fā)出來,讓學生不只是知識的“記錄器”。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摒棄束縛學生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多嘗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把學習民主在閱讀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 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如教師在學期初就讓本班學生對閱讀教學建議建議,通過對學生的建議做出認真分析,選取可行的建議,把這些建議逐漸應用到閱讀教學中。
二、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早讀課上我引導每個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使早讀課成了學生閱讀的天堂。每節(jié)早讀的最后五分鐘,會輪流讓學生推薦一篇課內或課外的佳作并解釋一下推薦理由。即使在課堂上,我也盡可能讓學生多閱讀。教師的講解并不替代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活動,應想法設法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教會學生正確地讀課文,給學生充裕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味道,讀出感覺,讀出情趣。教師要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課外,引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和各種報刊雜志,鼓勵學生在網上閱讀,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語文的素養(yǎng)。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讓學生有“心理自由”的感覺,進一步有積極的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三、加強閱讀教學的理解環(huán)節(jié)
閱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想象力。在閱讀教學中一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能力。聯(lián)想能力指由一個事物的印象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lián)想,能夠最大程度的拓寬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梢园凑章?lián)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lián)想力的訓練。二是培養(yǎng)分析、綜合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通過分析,能夠深入到課文整體認識。綜合能力就是把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合起來考慮的能力。即是綜合能力訓練要以分析為基礎,而分析能力訓練要依靠綜合的指導。一定要改掉以應試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閱讀模式。只適合讀后作為材料積累的文章就不能做問題分析,可讓學生多讀幾遍,整理記憶;思想深刻,理解較難的文章就要引導學生“鉆”進文本,汲取精華,綜合分析。
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喜歡閱讀,尤其應讓閱讀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蘇霍姆林斯基說:“積三十年的經驗,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蔽抑貜呐囵B(yǎng)寫讀書筆記和心得的習慣入手。培養(yǎng)學生朗讀和默讀的習慣;培養(yǎng)愛讀和多讀的習慣;培養(yǎng)精讀和略讀的習慣;在閱讀教學中老師還要通過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們養(yǎng)成自己找書讀,多讀書的習慣,使孩子們愛上讀書,大量的閱讀使學生知識面擴大,并且引導學生敢于大膽質疑,合作探究,最終會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注重閱讀評閱,使學生讀有所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因個體不同會存在很大的差異。一些學生在讀完文章后就可以提取信息,從整體上感知文意;有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從語言、內容、結構、寫法上簡單敘述評價文章,但也有一些學生因為理解能力較差,綜合能力不強,對文章詞句還不懂,更達不到自主理解文意了。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間現(xiàn)實存在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要因材施教,讓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達到對文本進行以認讀為起點的理解性閱讀 ;能理解文章的同學做到以質疑為核心的研究性閱讀。教師充分的理解和賞識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讓他們體會到閱讀過程的收獲感。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盡可能多元化地實現(xiàn)文本的深層滲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發(fā)展的情境,使他們在輕松、平穩(wěn)而愉快的氛圍中快樂閱讀、快樂成長。要把握語文教學的真正內涵,進一步探討文本深層次的內容,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落到實處,最終實質上提升閱讀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夏長國.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語文閱讀能力[J].教育藝術,2008,11:67-68.
[2]李學勇.試論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論壇,2008,15:98-100.
作者簡介:
羅清旺,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河南西華,出生年月:1979.7.2—,研究方向:語文,工作單位:西華縣李大莊鄉(xiāng)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