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央
摘要:班集體建設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進來,這樣才能提高班集體建設效率。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引導,讓學生對教師也產(chǎn)生愛。愛屋及烏,喜歡教師,從而喜歡教師的課,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本文通過分析當前班集體建設的現(xiàn)狀,了解到目前班集體建設中所存在的制約因素,并從教師樹立形象、培養(yǎng)師生情感、傳播傳統(tǒng)道德教育、讓學生理解愛以及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等方面詳細闡述如何提高班集體建設效率,促進班集體建設。說明了在教學中,師生是一個平等的關系,兩者之間是相互的,教師對學生關愛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愛,才能讓愛互動起來,使兩者之間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關鍵詞:互動;關愛;班集體建設
一、前言
作為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天職。很多教育管理者想當然得加上一條――教師必須熱愛學生,一些成功人士總結(jié)班集體管理時充滿了愛意,仿佛有了愛心,做了善事,就一定能取得回報。殊不知,全天下的父母新都是愛自已的孩子的,每個家長都為了孩子殫盡竭慮,事事都小心謹慎,但家庭教育成功的比例恐怕不太高,問題出在哪?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其職能在于傳授知識、解答疑惑。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關心學生,為學生做了很多額外的事,但是學生不領情,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大。這是因為學生接受教師的愛沒有反饋回來,沒有讓愛形成互動。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愛才是班集體建設的前提,只有讓學生讓教師,學生才能協(xié)助教師進行管理,促進班集體建設。
二、班集體建設現(xiàn)狀
很多教育者認為,在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要熱愛學生,才能獲得回報。殊不知,作為孩子的父母,給予了孩子多少愛,但是家庭關系和睦的比例并不是太高。問題就在于教師為學生傾注了愛,但是學生卻不領情,還是在于學生體會不到教師的愛。師生關系是一種臨時組合的關系,即使教師不對學生傾注情感,也可以教授學生知識,成績也不會太差。而教師單方面愛學生,學生成績并一定就會提高,因為教師的愛與學生的成績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很多學者認為,在班級中,師生關系融洽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促進班級建設。師生互愛才是班集體建設的前提,因為學生如果討厭教師,很難會參與到教學中。在班主任建設班集體的過程中,深深認識到僅僅讓教師愛學生時不夠的,還需要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愛教師。
三、促進班集體建設的措施
(一)在學生心里樹立美好形象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擔負著教書育人、傳播人類文明、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師不只是要會教書,而且要會育人,教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做人。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當教師開始接觸學生的時候,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們樹立一個美好的形象。學生對一個學科是否感興趣往往取決于任課教師的性格,學生更偏向于面善、溫和的教師,對于班主任也是一樣。所以班主任在面對學生講的第一句話、做的第一個動作、開的第一次班會等都需要經(jīng)過精心地設計和安排,通過含蓄而不失威嚴的表達方式,給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為以后的班級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班主任在后期的班級管理中一定要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始終關愛學生,形成班集體凝聚力。
(二)注重師生情感的培養(yǎng)
人與人之間是有感情的,作為班主任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外,還需要從生活中的小事給予學生關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被呵護。教師關愛學生才能引導學生關愛教師,從而讓學生從心底佩服教師,并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教師一起協(xié)同工作,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對學生傾注感情,不僅僅是為了使師生之間建立起足夠的信任,還有利于班集體建設。學生聽話才能便于班主任去管理,從而提高班集體建設效率。
(三)通過主題班會傳播傳統(tǒng)道德教育
“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是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全釋。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則不能教人。教師還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將仁、禮、愛的觀念深入到學生們的心里,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愛、正直的人。在我國古代就一直倡導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心,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營造一種和諧親善的氛圍??鬃右恢币匀式虒ё约旱牡茏樱敲唇處熢诮虒W生的過程中也可以以這種思想為教育主線,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學生在學習中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教師需要認真的深入分析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因素,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四)通過專題活動讓學生理解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監(jiān)督,從而彼此之間相互提升。例如,每一周的禮儀檢查上面,教師可以將檢查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相互檢查,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學??梢远ㄆ陂_展“讓生活充滿愛”的演講,讓學生們從演講中體會到愛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進行反思,看之前的行為有哪些錯誤的地方,并引導他們進行改正。教師還可以發(fā)動家長的力量,讓家長配合教師一起監(jiān)督學生,督促他們糾正錯誤的行為。
(五)幫助遇到困難的學生
教師要時刻去關注了解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幫助遇到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幫助,這對急需幫助的學生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對學生進行全面,對于教師管理班級是非常有利的,教師能夠通過學生目前的學習、交往、家庭或者是身體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幫助,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樹立堅強的心理。另外,教師還可以人為地設置一些困難,讓學生們無法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從而尋求教師的幫助。
小結(jié)
總之, 二十一世紀呼喚著高素質(zhì)、多層次的人才,高素質(zhì)、多層次的人才培養(yǎng)呼喚著素質(zhì)教育,素質(zhì)教育也呼喚著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正如某位名人所說:愛護自己的孩子是人,愛護別人的孩子是神。光靠教師愛學生時不夠的,還需要激發(fā)出學生對教師的愛,這樣才能讓愛互動起來,促進班集體的建設。讓學生愛教師,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教師一起協(xié)同工作,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愛,這不是一瞬間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師長期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讓學生覺得教師是他們的引路人,從而在師生關系之外延伸出朋友的情感,這樣才會將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說給教師聽。
參考文獻:
[1]馮培勝. 讓愛互動起來,促進班集體建設[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2010(12).
[2]秦健敏. 愛的互動——班集體建設良方[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0(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