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新霞
摘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長期以來,學校一貫堅持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積極探索職業(yè)學校育人培養(yǎng)模式。作為德育整體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德育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系統性是有效落實思想道德教育任務,使學生在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過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中職學校 德育評價 實踐探索
中職教育是中職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具有一定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目前,一些中職學校學生德育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德育教育的實施效果也并不理想。如何加強德育教育、構建學生德育評價體系是當前中職學校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就中職學校構建學生德育評價體系做了一些實踐探索。
一、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文化基礎差,綜合素質低
近幾來,隨著國家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中職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逐年增加,根據第12期《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公報》顯示,中職在校生達2196.6萬人,然而,伴隨而來的是整體生源質量的下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甚至有些是初中未畢業(yè)的學生。很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習慣不好,缺乏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無心上學,上課睡覺、玩手機,逃課,遲到,早退,夜不歸宿,早戀,拉幫結派,打架斗毆等現象嚴重。一部分獨生子女,從小在家受到溺愛,蠻橫任性,唯我獨尊,爭強好勝,受挫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而一部分單親家庭學生,從小缺乏家庭溫暖,性格孤僻,缺乏自信,自卑感強,交流溝通能力差,容易自暴自棄。
2學校重技能,輕德育
中職學校是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有的學校片面認為職業(yè)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導致重技能培養(yǎng),輕德育教育的現象,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一方面,學校在教學上重視專業(yè)技能課和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輕視德育教育課和德育教育。德育課時不足,德育教育師資薄弱、投入甚少、內容缺乏、形式單一。只傳授學科知識和技能不育人的教師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學生也認為自己到中職學校就是來學習技能的,只要學好專業(yè)課,熟練掌握一門職業(yè)技能,畢業(yè)后就可以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立足于社會,所以對德育課不感興趣、無心聽講,對學校德育教育消極對待,不關心國家時事政治,不重視自身修養(yǎng),缺乏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不良網絡文化鋪天蓋地,嚴重危害中職學生健康成長
中職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的年齡段,好奇心強,自制力差,可塑性大,模仿力強。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和監(jiān)管的缺失,網絡上泛濫的色情、暴力、反動等不良文化,嚴重侵蝕著中職學生,威脅差學校健康的德育陣地,導致學生道德標準的錯亂,親情淡漠,嚴重影響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抵擋不住虛擬網絡的誘惑,沉迷于網絡世界,穿越于虛擬游戲,荒廢學業(yè),誘發(fā)學生早戀、犯罪。例如,2004年5月丹陽市某中專學生許某某和嚴某某上網成癮,因無錢上網而搶劫出租車司機,致使出租車司機死亡,最后許某某和嚴某某被法院判處死刑、執(zhí)行槍決。案件令人悚目驚心,不良網絡文化的危害值得我們反思。
4經濟社會的轉型對學校德育教育的負面影響
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雙轉型時期。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革、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格局的調整,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日益多樣化,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以權謀私、誠信缺失和道德失范都將嚴重沖擊學校的德育工作,影響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因為中職學生尚處于價值觀的形成階段,還不具備對道德標準的評判,極易仿效社會不良現象。例如,學校中有的學生受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為了穿名牌、用名牌,滿足虛榮心,不惜走上盜竊,甚至是打劫之路,有的女同學走上援交之路。有的學生受當前社會上的坑蒙拐騙、電信詐騙、制假售假等違法事件的影響,引發(fā)學生誠信危機,學生借口逃學,借錢不還等現象屢見不鮮。
二、構建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實踐與思考
1.明確建立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時段和項目構成
中職學校的學生德育評價體系應由課堂德育教學、在校期間行為表現和實習期間表現三部分構成。
一是實施階段式德育評價。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評價,筆者學校將學生德育評價分為校內和校外兩個階段,每個階段以學期為單位,每月評價一次,每學期匯總評定結果。通過近兩年的實踐,學生十分重視德育評價過程和結果。學生在校外實訓實習期間的德育評價根據實際情況從工作態(tài)度、工作紀律和工作精神等方面綜合評價,效果較好。
二是細化德育評價項目。筆者學校根據學生的課堂德育學習情況和日常行為表現綜合進行評價,即課堂德育教學和日常行為表現各占一定的評價比重。課堂德育教學是實施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德育課,根據學業(yè)測試進行成績評定。另外,學校根據學生學習期間的行為表現,從遵紀守法,參與各類社團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文明風采大賽進行量化評價。具體分項量化考核評價,使學生明確德育評價體系中的具體項目,并積極實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建立多元學生德育評價體系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筆者學校在對學生德育評價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校、家庭、企業(yè)的評價作用,同時發(fā)揮學生自我評價的主動性也是實施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3.建立健全德育評價管理制度
筆者學校在新生入學時就為其建立德育評價檔案,在學生德育評價工作中做到專人管理、簽字負責,確保評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對學生德育教育實行動態(tài)管理,以課堂德育課程學習為主渠道。同時,教師記錄學生每天的德育習慣訓練、德育活動等情況,每月對學生進行一次考核評定,達到提升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預期目的,取得了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巫興宏,鮑靜.中職學習任務參與式評價的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8).
[2]趙紅順.高職項目化專業(yè)課程教學“五結合”評價體系的實施[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17).
[3]張建敏.教學評價改革的探索與嘗試[J].中國成人教育,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