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曉丹
摘 要:以實際應用為目的,學生通過完成特定的教學項目來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教學方法被稱為項目教學法?!胺D課堂”則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所以,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翻轉課堂中,設計了項目教學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以《統(tǒng)計技術》課程為例,通過實際行動對該模式進行應用研究。結果顯示,項目教學法和翻轉課堂在教學過程中的融合真正體現了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顯著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翻轉課堂;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4.079
1 研究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研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適應信息化情境下的學習環(huán)境。翻轉課堂就是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一種動態(tài)的、交互的學習環(huán)境,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思想,能夠為高職的教學改革提供一條新途徑。
2 翻轉課堂與項目教學法
2.1 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最先興起于美國,由美國的兩位教師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首先提出。翻轉課堂的基本概念就是:來學校上課前,學生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通過視頻或者其他的學習課件接受教學,開展學習;課堂上,老師需要把時間用于學生所需要的個性化教學,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簡言之,翻轉課堂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外完成直接教學,課堂時間則是策略性地用于集體活動或者個性化教學,這樣在課堂上就能夠留出更多的時間用于師生之間的交流,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現狀,能夠實現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的角色轉變??傮w而言,翻轉課堂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因此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開始研究如何在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2.2 項目教學法
以實際應用為目的,學生通過完成特定的教學項目來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教學方法被稱為項目教學法。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一般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進行信息收集、項目決策、項目實施、成果展示、評估總結等活動,從而完成一項完整的項目。利用項目教學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達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符合高職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3 高職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
3.1 可行性分析
《統(tǒng)計技術》課程是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的必修課,本課程緊密結合企業(yè)的崗位任職要求,按照知識、崗位技能、實際應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本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統(tǒng)計知識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和軟件應用能力。該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只有通過在課堂上完成一個個具體的項目,才能在實踐中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從而掌握統(tǒng)計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根據以往的教學實施來看,傳統(tǒng)的講授模式并不能有效地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本研究希望通過研究項目教學法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融合途徑,探索如何更好的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把項目教學和翻轉課堂進行有效融合,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和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由于該課程是在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開設的,課程的學習者通過大學兩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和較好的自學能力。因此,這些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該方法完成相應的學習活動。
3.2 研究對象
此研究以2017至2018學年第二學期學習《統(tǒng)計技術》課程的 33名物流管理專業(yè)的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他們均是大二的學生,通過了國家計算機一級的考試,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但是學習的主動性有待提高。
3.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教育行動研究法。教育行動研究法是教育研究者(比如教師)對其自身的教育實踐行為進行反思性研究,或將教育研究與教育行動結合起來反復探索的一種研究辦法。使用該方法使得教育工作者能夠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探討解決教育實踐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可見它是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所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
根據《統(tǒng)計技術》這一課程在以往的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這次的教學設計中采用了基于項目教學法的翻轉課堂學習模式,同時在具體的課堂中進行了實踐。
3.4 項目教學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針對傳統(tǒng)課堂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項目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且把翻轉的時間放在課上,具體的教學模式如表1所示。
為了建立長期有效的學習共同體,在第一節(jié)課上課前的一個星期,教師要求學生自由組建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3個同學組成,接下來的授課學習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通過小組的交流討論來完成每一個項目。為了更好的提高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各自組的負責人。同時,考慮到同一班級內,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參差不齊,所以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也是在課堂上完成,即利用課程剛開始的十分鐘或者十五分鐘的時間,師生共同學習基本的知識點;隨后,各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上的項目;最后,抽取三至五組的同學在課堂上利用PPT進行項目的展示和講解,其余同學進行點評,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講解,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在點評的時候,要從各組項目實施情況、PPT 制作、學生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評價,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后,學生根據課上的師生交流,每組提交一份最終的項目成果。教師根據項目評價表,對小組的項目成果進行打分,以此來促進各組學習效果的提升。同時,各組的同學在網絡平臺上完成自測題,進行學習反思和互動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都可以進行持續(xù)性的反饋。
4 反思
開展了四個項目的實踐之后,教師通過隨機訪談和測驗的辦法,了解到學生開始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因為在這種模式下,改變了課堂上教師一言堂的現象,通過一個個具體的項目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但是,這其中也發(fā)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小組分工的時候,雖然采用了輪換制的辦法來安排各組的組長,但是個別小組在開展項目的時候還是由一個固定的同學來完成,這就不能達到小組協作的目的;部分小組在課堂上展示的PPT 質量也有待提高等。
總體而言,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相比,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統(tǒng)計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和之前的學生相比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本人會認真設計和完善該教學模式,同時嘗試著將其運用到該課程的所有學習之中。
參考文獻
[1]尚妤.基于雙語教學的《管理學原理》翻轉式教學初探[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7,(02):114-118.
[2]張寧,熊宇,金樾等.建筑初步課程教學新模式:“任務驅動式”翻轉課堂——以建筑表達技能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146-147.
[3]吳其軍,劉萌.“任務驅動”法在高校翻轉課堂中的應用研究——以“網絡教育資源設計與開發(fā)”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09):58-64.
[4]何健.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福建電腦,2016,(12):56-58.
[5](美)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斯.翻轉學習:如何更好地實踐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