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祖逸
[摘 要]在新時代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更好地營造互學互助的良好氛圍,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分層教學可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較好地兼顧學生的學習水平、性格特點等,建立形式多樣的學習小組,使學生取長補短,學會合作。教師應該根據學科和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用導學案加強指導。
[關鍵詞]新時代;課改模式;分層教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8-0060-02
分層教學就是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等差異,把學生合理地分成若干水平相近的層次,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內容、方式有所區(qū)分,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給學生以充分的學習自主權,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性。這種教學方法能較好地兼顧學生的個性差異,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興趣等確定教學活動,學生也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并逐漸找到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分層教學改變了整個年級上同樣的課、做同樣的練習的現狀,尊重學生自身成長發(fā)展中的差異性,讓學生獲得最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空間,學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
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發(fā)展需要、興趣、特長等進行學習與教學,能增強學生的自信與成就感。由于學習目標不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更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能使其保持樂觀的情緒和平穩(wěn)的心態(tài),獲得發(fā)展。分層教學法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在課改的分層教學中,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學有所成,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與興趣。因此,分層教學法可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日常教學當中。分層教學的主要做法是,根據學生的學情、興趣、學習行為習慣分層。教師備課分層主要體現在備學生學情、備學習目標、備知識難易程度;教學分層主要體現在同一個班中學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學案分層主要體現在合作探究的任務分配及課堂、課后練習、作業(yè)分層;考核分層主要體現在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整個班級的學生。
在近三年的課改教育教學中,我一直在嘗試使用分層教學法,在自己的教學經驗中也總結出了一些分層教學的措施。
一、課改教學的課堂設計應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和層次性
課改教學的高效課堂,就應該具備多樣性、靈活性及層次性。這樣才能夠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權,讓其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水平改變學習方式,提升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分層教學在課堂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展示(自我展示和小組展示)。
1.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自主學習的前提,首先是學習目標分層,由于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那么學習目標也要分三個層次,在導學案中的練習、作業(yè)中也要體現出來。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后,能夠認清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學會了哪些內容,哪些知識是一知半解的,哪些知識是自己沒有弄懂,必須查閱資料請教同學或教師才能弄明白的。有了自主學習的前提,在小組合作展示中才能實施分層教學。這樣分層教學才能突出層次性,注重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靈活調整。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應以優(yōu)等、中等學生為主體,同時兼顧對后進生的輔導,使后進生嘗到甜頭,讓中等生吃好,優(yōu)等生吃飽。
2.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中可以讓優(yōu)等生幫助中等生或后進生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教學的靈活性,有些知識不一定需要教師來解疑,在小組學習中,優(yōu)等生可幫助中等生解疑,中等生可以幫助后進生解疑,或通過大家一起探討,共同進步。這就要求備課分層,在導學案中著眼于中等生,在合作中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同時要兼顧兩頭。在小組合作的時間里,教師要到各小組輔導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努力為后進生達標創(chuàng)造條件,注重培養(yǎng)其運用知識的能力,教授解題技能技巧,對優(yōu)等生則點撥為主,加強訓練,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二、建立有效的分層競爭評價機制
對教學評價的分層就是按照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做出客觀的反饋,然后再做出不同的調整,從而鞏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每節(jié)課結束前,根據每個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教師要給予適當的評價作為其平時成績。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學,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評價也是手段,可以淡化學生對分數的追求,使其將注意力放在發(fā)展能力上。以發(fā)展的眼光來進行評價,主要采用分層競爭和小組競爭相結合的競爭機制。
1.分層競爭
分層競爭的具體做法是:為各個層次的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從是否達標和進步兩個方面綜合評價同一層次的學生。效仿體育賽事的升降級制度,一段時間后,將同一層次中表現出色的學生升級到高一層次,將同一層次中表現很差的學生降級到低一層次。這種彈性分層的競爭方法可以讓那些學習主動的學生從競爭中找到快樂,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對那些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起到提醒和激勵作用。
2.小組競爭
(1)鼓勵小組之間的團體競爭。例如,首先,在課堂上根據每個小組回答問題次數的多少給予不同程度的加分;在平時的測驗和考試中,按每個小組的總分高低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其次,鼓勵小組中相同層次學生之間的競爭。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根據難易程度的問題限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展示或者低層次的學生挑戰(zhàn)難度較大的問題”的方法。基礎知識由每個組的第三層次學生來展示,難度題由第二層次學生展示,如果第三層次學生回答正確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數。再次,定期根據小組的得分情況對每個小組的學習效果進行有效評價,表揚進步或優(yōu)秀小組,適當批評退步或停止不前的小組。
小組競爭機制的好處有幾個:首先,可以讓小組內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為他所在的小組贏得積分,滿足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其次,可以避免出現本組成員脫離在課堂之外的現象。再次,可以讓低層次的學生有更多成就感,這樣能促進高效課堂的和諧發(fā)展,能得到家長、社會的認同。
三、加強導學案對學生個體的指導
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簡單或共性問題可以在導學案的方法指導下有效解決。解決學生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就是在導學案中寫好學法指導或分析過程,然后由小組中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對中層次或低層次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教師在學生展示時就可以清楚學生的問題有沒有真正解決。如果學生展示時思路清晰明了,答案正確,就說明這一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如果學生只是答案正確,思路并不清晰,教師可以在學生展示時追問、提示或者提出假設等,幫助解決他們的問題。運用導學案教學法能夠滿足學生的個體需要,是構建和諧、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新時代課改模式下的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它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能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認同感,有效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使課堂變得更加高效、更加和諧。
[ 參 考 文 獻 ]
[1] 單艷麗.淺談如何構建化學高效課堂[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6).
[2] 顧燕平.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5).
[3] 盛群力.小組互助合作學習革新評述(上)[J].外國教育資料,1992(2).
(責任編輯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