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偉
摘 要: 對體校少數民族初中生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成效明顯,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合作交流,密切聽說讀寫之間的聯(lián)系。
關鍵詞: 體校初中生 口語交際 實踐成效
筆者所在云南省紅河州體育運動學校(以下簡稱紅河體校)的初中口語交際教學現(xiàn)狀令人擔憂。該校成立于1997年,是紅河州青少年競技體育訓練項目基地之一,前身是紅河州少體校和體育中學?,F(xiàn)有在校學生426人,其中有哈尼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學生307人,占學生總數的72.1%。設有聯(lián)辦大專班、中專班和附設初中班。競技體育訓練設有摔跤、柔道、舉重和籃球4個項目7支運動隊,參加競技體育訓練項目的運動員主要是附設初中班的學生,分屬初中三個年級,這些運動員同時要上訓練課和文化課,多數來自紅河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這些學生大多重體輕文,訓練任務重,文化學習時間少,學習積極性不高,語文功底差,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多數只習慣用本民族語言交流。教師方面,口語交際教學系統(tǒng)理論知識不足,重讀寫輕聽說,沒有真正貫徹新課標精神??陀^方面,體校系統(tǒng)尚未有專題研究,口語交際訓練比較滯后。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運動訓練學權威、蘇聯(lián)體育理論專家馬特維耶夫就在世界體育科學大會上指出:“未來運動成績的增長,主要不是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運動員的體能和機能,而是靠挖掘運動員的智能?!币虼?,我們要讓體校生在發(fā)揮體育特長的同時,努力在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上下功夫、想辦法,在語文教學中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看作運動員個人發(fā)展的必備內容。
鑒于此,筆者從教30多年來一直遵循注重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增進互相溝通、整合知識綜合應用三條原則,結合學生實際,在課前活動中鼓勵交際,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交際,在課外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運用交際,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體校少數民族初中生中進行口語交際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語文名家顧之川曾說:“語文教學要讓學生熱愛母語,饒有興趣地讀書、作文,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與成功?!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口語交際平臺的搭建,無論是課前活動、課堂教學,還是課外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口語交際活動,只要方法得當,都能調動學生交際積極性,都能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都能讓學生感興趣。學生如果產生興趣,就會有一種取之不盡的動力激勵著他們全身心投入活動中。聽說訓練、復述訓練、講課訓練、情景創(chuàng)設訓練等都是口語交際訓練的重要方式,這些訓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如聽說訓練突出了聽能抓住對方話語的重點,聽懂對方講話意圖,說能用簡潔形象、明了得體的語言表達清楚;復述訓練突出了學生總結歸納語言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講課訓練突出了讓學生感受當老師的樂趣,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情景訓練突出了學生臨場應變能力。
經過多年口語交際教學實踐,少數民族學生開始喜歡上語文課,紅河體校初中語文教學得到了同類兄弟學校同行的好評。這些學生初中畢業(yè)后大多數能考入我校的體育中專班,甚至大專班,他們在學習中更加表現(xiàn)出了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課前活動開展得越來越好,主動登臺講課學生越來越多,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高,課外綜合性學習活動越來越豐富,學生整合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越來越強。由于學生在初中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和形成了良好的交際習慣,目前,我校體育大中專學生已在《中國校園文學》、《云南中師》(后更名為《云南教師教育》)、《體校大看臺》等刊物上發(fā)表習作100余篇,有一個體師班畢業(yè)時已有1/4的學生發(fā)表過習作,他們還通過收集紅河州的對聯(lián)自編了《對聯(lián)集萃》,通過采風收集民間故事匯編了《紅河民間故事選》,有的班級學生還自編自辦了手抄報,這些成果既是他們能力水平和精神風貌的展示,又是他們語文學習興趣濃厚的具體體現(xiàn)。這在同級同類學校中并不多見。
二、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體校少數民族初中生中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反過來促進書面語言能力的提高,使書面語言更豐富、更生動、更規(guī)范、更貼近生活,避免千人一面的學生腔,可見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可以促進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反之也一樣,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口語表達能力對體校少數民族初中生特別重要,他們可以不具備全面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但必須具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以適應現(xiàn)代信息社會的需要。而筆者組織學生進行的課前活動、課堂教學和課外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口語交際訓練,恰恰扣緊了學生的實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滿足了上述需要。
如來自彌勒西三的彝族摔跤隊員陳同學,剛進初一時,連漢話都說不通順,讓他讀課文簡直就像要他的命,但他卻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學生,渴望進步。針對他的情況,我采用分層教學法,首先降低要求,激發(fā)起他的學習興趣,要求別人背的,我只讓他會讀,要求別人背一篇的,我只要求他背一段。其次,加強個別輔導,有了進步及時表揚,隨時鼓勵他:你一定行!三年結束后,他不但能說通順的普通話,還能糾正他的小隊友說普通話的錯誤,后來他還考取了體師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可見,只要方法得當,堅持去做,再差的學生也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促進了師生間、生生間的溝通和交往
在體校少數民族初中生中進行口語交際教學促進了師生間、生生間的溝通和交往。口語交際的重要特征是交流溝通,注重雙向互動,有很強的社會性和互動性。無論是課前活動,還是課堂教學、課外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口語交際教學都能促進交際雙方溝通。
實踐證明口語交際的交際性要求口語交際教學只有突破課堂、教材、學科界限,打破“只見分數不見人”的狀況,才能拓寬學習空間,才有利于學生會聽、會說、善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既要當組織者和引導者,又要當心理咨詢者和醫(yī)師,根據體校少數民族初中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切合實際的口語交際訓練,通過活動走進學生內心世界,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筆者從教30多年,接觸過許多來自紅河州13市縣的少數民族初中生,深知他們的所思所想,以平等友善的師生關系,以兄長、父輩甚至朋友的身份與之互動,既教給他們知識,又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培養(yǎng)他們敢交流、會交流、能交流的能力。
來自瀘西縣金馬鎮(zhèn)的彝族學生趙同學,是一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語的學生,筆者主動與他交朋友,鼓勵他樹立信心,大膽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后來他成了一名能說會道的中學語文老師。來自屏邊縣白河鄉(xiāng)的苗族學生楊同學,性格暴躁,沖動易怒,心理素質差,曾因去冷飲店喝冷飲時杯中有異物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動手打了人,被學校予以留校處分,一時變得一蹶不振,筆者了解情況后,多次與其談心交心,及時與家長溝通聯(lián)系,耐心誘導其承認錯誤,勇于正視現(xiàn)實,認真總結教訓,經過努力,楊同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重新振作起來。與學生多接觸能促進溝通交流日常生活事例不勝枚舉。
四、密切了初中語文教學聽說讀寫之間的聯(lián)系
在體校少數民族初中生中進行口語交際教學密切了初中語文教學聽說讀寫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實際上是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它們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涵,教師要讓學生全面駕馭語言這一交流的根本工具,就要注意處理好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促進聽說讀寫之間的互動。
口語交際教學突出交際性,不但提高了聽說能力,還強化了聽說讀寫之間的聯(lián)系,養(yǎng)成了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谡Z交際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讀寫能力的發(fā)展,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又能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二者相輔相成。
無論是課前活動,還是課堂教學,甚至課外日常生活,口語交際活動都是一種綜合素質訓練,都是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特別是學生登臺講課活動有一定的新鮮感,學生感興趣,講得認真,聽得也認真,達到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活動學習聽說讀寫的目的,收到以聽促寫、以說促讀的功效。從學生的進步不難看出,做得多則體驗、感悟多。學生體會到在競爭激烈的今天,自信力、組織力、應變力、表達力缺一樣都不行,懂得了多一種能力就多一分成功,多鍛煉很有必要的道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蔡偉.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3]靳彤.語文綜合性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