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化學是一門基礎性科學課程,主要是教授學生基礎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為了更好地開展化學教學,教師應重視課堂導入策略,嘗試更多的新課引入方法。本文根據初中化學教學實際,提出了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導入新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課導入;教學策略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但很多教師都缺乏良好的課堂導入方法,課堂導入方式生硬、趣味性不足、導入效果差,這都影響著學生參與化學課堂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格外重視提升課堂導入效果,采用更科學的課堂導入方法,接下來,本文探討初中化學教師如何進行新課導入。
一、 問題導入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來導入新課程的教學。在新課導入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化學課程感興趣,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新課程的學習。提問方法就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良好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使學生產生疑惑,學生在面對未知事物時會更感興趣,也會主動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在提問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了解的日?,F象,讓學生討論為何會出現這一現象,此時學生會給出各種猜想,教師可以先不給出回答,然后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尋找合理的解釋。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猜想一些物質放到一起會發(fā)生哪些反應,然后引導學生去動手做實驗,親眼見證化學反應,并利用化學知識去解釋這些化學反應。
比如在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酸堿中和反應的現象,讓學生進行解釋,比如教師可以提問:生活中被蚊蟲叮咬后,我們會涂抹花露水;被蜜蜂、毒蝎傷害時會使用牙膏來止痛,你們知道這兩種現象的原理嗎?這兩種現象的原理相同嗎?在提出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現象之后,很多學生都會積極的發(fā)言猜想,有學生提出:牙膏和花露水都有止痛效果,可能具備某種類似麻醉劑的化學成分;還有學生提出:在使用花露水和牙膏后,叮咬處恢復得更快,所以他們含有某種能排除毒素的成分。很少有學生猜到是酸堿中和反應,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生活中常用的醋與蘇打水接觸時,其醋味就會變淡。這時就會有學生聯想到是酸堿中和反應,然后教師再指出前兩個現象也是酸堿中和反應,并帶領學生從新課程中去探索前兩個現象是如何發(fā)生酸堿中和反應的。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好的課堂導入,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同時起到帶著問題去學習的效果。
二、 實驗導入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實驗方法來引入新課程。實驗可以起到與提問相同的效果,而且某些奇特的實驗現象還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根據實驗的化學現象來適當選擇實驗作為導入內容。在選擇化學實驗時,除了考慮實驗現象的奇特性,還要考慮實驗的安全性,盡量不要選擇危險的化學實驗。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實驗引入與問題結合起來,采用先提問再實驗或者先實驗再提問的方法作為課堂導入。在先實驗后提問的課堂導入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實驗,并思考為何會出現該種實驗現象,發(fā)生了什么化學反應,然后帶領學生從新知識的學習中去解決這些疑惑。在先提問后實驗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想某一實驗的結果,然后通過實驗觀察結果,一般情況下實驗結果與學生猜想不同,這些實驗結果與學生嘗試相違背,此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去學習新知識,探索這一奇特實驗現象的化學原理。
比如在學習《燃燒與滅火》時,教師可以先進行一個燃燒和滅火的實驗,這一實驗想象學生不會質疑,但大部分學生都不了解燃燒的化學原理,這時教師可以提問讓學生進行合理猜想,很多學生都認為燃燒需要的是燃料,有木頭才能生火,教師可以開展對比實驗,讓學生自主總結出燃燒不光需要燃料,還需要氧氣,并達到一定溫度。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學習燃燒知識,更加深入的探討燃燒反應。再比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測金屬與水、氧氣會發(fā)生化學反應嗎?學生會聯想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并確定不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然后教師可以拿金屬鈉與水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到金屬鈉遇水燃燒,教師還可以舉出例子:生活中常見的鐵也會生銹,就是鐵與水、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所以金屬與水和氧氣會發(fā)生化學反應,只不過每種金屬的活動性不同,發(fā)生反應的條件也不一樣。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詳細的學習金屬,了解金屬的各種性質。
三、 陷阱導入
在初中化學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除了問題導入和實驗導入,教師還可以采取陷阱導入法,通過設置陷阱,讓學生發(fā)現自己思考方式的不足,然后引出易錯知識點的教學。教師可以在講解重點難點知識時采用陷阱導入法,很多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前,會將生活常識帶入課堂之中,其中某些生活常識是與科學相違背的,教師就可以在課堂導入時讓學生發(fā)現自己了解的錯誤常識,或者校正學生的錯誤思考方式,從而幫助學生更順利的學習化學,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yǎng)和化學解題能力。
比如在學習《溶解度》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解答題目:在100克水中加入50克糖,請計算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很多學生都會不假思索地給出33.3%的答案,他們在計算時默認糖全部溶解到了水里,其實真實的情況并不是這樣,糖溶解于水有一定的溶解度,超過這一溶解度時,水中糖的濃度不會繼續(xù)增加,所以在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應考慮溶解度這一問題,而學生就是忽略了這一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出溶解度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常見常用的溶解度。另外,這種陷阱導入還幫助學生糾正了不完善的思考方式,學生在思考時不全面、太急躁,這對學生的化學解題有很大干擾,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機會教育學生充分思考,三思而后行。
四、 結語
在初中化學課堂導入中,教師應重視科學導入方法的應用。教師可以參考本文提出的問題導入、實驗導入和陷阱導入法,也要注意理論結合實踐,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來調整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徐慧娟.初中化學課堂導入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6(5):22-22.
[2]秦紹華.初中化學新課的引入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4):51-51.
作者簡介:
劉青,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任重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