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更迭,新時代的到來,基礎教育在人們心中地位不斷提升,新環(huán)境下的基礎教學隨著不斷地改革也伴隨著更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途徑產生,逐漸將教學重點轉移到生活化教學模式,這也是新環(huán)境下教育課程的一大亮點?;A教學將怎么走出與生活脫節(jié)的教育困境,如何進一步加快教學生活化模式改革,本文將結合現(xiàn)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現(xiàn)狀,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思考、探究。
關鍵詞:基礎教學;小學;教學生活化
英國數學家懷海特在《教學的目的》中提出:“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睉押L卣J為教育不是單純的把知識裝入大腦,教育應該是以“生活”為主題,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學習,將學習服務于生活之中。同樣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也提出過類似思想“教育即生活”。而數學則是起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一門學科,但因其邏輯性強、趣味性低,并不能帶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到老師的教學之中是每一個數學老師都會深思的問題。
一、 新環(huán)境下小學教學生活化對教學的影響
將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一直以來都是新時代下小學教育生活化的核心內容,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斷把知識向實際生活延伸,將生活與教學銜接,讓小學生能親身感受到知識源自生活,同時所學到的知識也能夠為生活服務。小學教學生活化是當代小學教師的首要目標,教學生活化的達成的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情,而高的熱情能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思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生活中不斷的學習,從而在數學學科探索的道路上不斷的前行。當然,這是在教學生活化十分成功的前提下,反之,教學生活化進行過程中坎坎坷坷,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能感受到學習源自于生活、服務于生活,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趣味性,只是一味地盲目學習,這樣的教學生活化可以說是很失敗的,學生不能在數學學科的道路上自主探索,數學學科前進的道路并不可能長遠,重則可能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科喪失信心影響一生。所以說小學教學生活化的成功與否是小學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近代教學生活化的倡導者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及教育”的教學理論,要求在教育中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思想,使其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數學史上,我國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改革,終于將培養(yǎng)學生的重心回歸于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正確道路上。這對我國數學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二、 完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途徑
(一) 加快小學教學生活化進程
在當代新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課程在不斷“革命”,如何加快小學教學生活化進程,改變以往“灌水式”“強迫式”的教學模式是如今小學數學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相比上世紀,我國教學環(huán)境一直在改善,多維化教學也使得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不斷在改變,學生數學成績相對以前得到了提升,但小學教學生活化相對一直在換代的新興環(huán)境還是落后很多,加強小學生的數學生活化教育是未來我國中小學生的首要教學目標,也是我國中小學生教學的長期目標,不斷加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能力、在實際生活中發(fā)掘數學知識能力,提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力,重點是生活化教育。
(二)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融入生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不同場景,以自己獨特的數學眼光審查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將數學問題融入生活,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數學能力,促進學生發(fā)掘生活中數學知識能力,學生也自然會更愛學習數學。
(三) 注重小學生數學思維模式培養(yǎng)
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視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特性,將數學特有的思維融匯到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并將數學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對小學課本知識中距離長短的問題就可以從校園中跑步、放學回家等活動來尋找教學情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身邊的生活經驗,教師可以帶動學生發(fā)散思維,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 小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一) 加強學生實踐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應當最大化的將數學知識的傳授帶入生活實踐當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的應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學習的交流與討論,不斷深入了解不同學生的想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注意教學過程的靈活性,以達成數學生活化教學。
(二) 數學生活化的教學評價
平日里,教師也應當加強對數學生活化問題的探索,使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并駕齊驅,任何一個都不能落下。對于平時測試也需要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以體現(xiàn)數學生活化的教學成果,考試題型中也應加入生活中常見元素,全力培養(yǎng)學生將數學應用于生活的能力,考試題材多元化,對學生思維進行引導,使學生發(fā)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為日后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教師對教育思考方式的改變
從古至今,教育的主旨都是育人,將每個學生培養(yǎng)成能夠獨當一面且具有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成人,而教則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對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自主學習、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的習慣,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時刻關心學生學習經驗的獲取情況,教師需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意識,使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有機地結合,讓學習回歸實踐、貼近生活,不讓小學生盲目“灌輸式”學習。對于健全學生人格則需要通過數學生活化教育來建立,部分非智力因素較智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進學習未來長久的發(fā)展。
通過對新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在小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使得課堂知識內容生動化的同時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愈發(fā)清晰,小學教學生活化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具有重大意義,教師通過對自我教育意識的不斷改進,更著重關注、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力,全方位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秀明.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169-170.
[2]曹凱華.小學數學知識走向生活化,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1(35):82.
[3]邊芳.生活情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絲綢之路,2010(04):122-123.
作者簡介:
胡愛華,湖南省婁底市,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走馬街鎮(zhèn)印田中學杉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