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語文教學逐漸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閱讀教學作為語文學科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對于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等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改變固有教學觀念,尋求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學生相關能力。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插圖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提升學習效率。本文從幾個方面淺要論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運用插圖的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同仁提供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插圖教學;應用策略
對于學生而言,語文不僅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獲取知識的基本技能,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世界、觀察世界、拓展視野。因此,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理應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而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各項能力還不夠成熟,實際教學表明,大部分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意思,影響學生閱讀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重視插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理運用,通過直觀、生動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一、 利用插圖記憶,進行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不僅是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同時也是啟蒙教育的開端。優(yōu)秀地完成識字教學任務,提升學生的相關能力,能夠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結實的基礎,獲得良好的成長。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應該注重識字教學的設計與優(yōu)化,幫助學生完成識字學習任務,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而教學實踐表明,在傳統(tǒng)識字教學時,對于抽象、難于理解與記憶的拼音,大部分學生往往難以產(chǎn)生較為濃厚的興趣,自然不會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在閱讀教學中合理利用插圖進行識字教學,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將較為抽象的拼音具體、形象化,幫助學生記憶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將聲母和韻母配上相應的插畫,如聲母“q”的插畫便是一個紅色的氣球,而“氣球”的聲母便是“q”,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觀察圖畫,讓其讀出氣球的讀音,然后在引導學生學習聲母“q”,這樣引導學生根據(jù)插畫進行聯(lián)系記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記憶效率,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 明確圖文關系,提升閱讀效果
實踐教學表明,在閱讀教學中合理運用插圖進行教學,能夠極大程度調(diào)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閱讀效率。但教師應該明確插圖在閱讀中的輔助地位,不能顛倒插圖與文字的地位,使學生過于依賴插圖,反而忽略文字閱讀的練習,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影響教學進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利用插圖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明確插圖在教學中的輔助地位,將插圖作為教學工具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例如,在進行《烏鴉喝水》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往往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烏鴉將石頭丟進瓶子的方法,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插畫進行理解,學生看到石頭進入到瓶子后水面升高的畫面,自然能夠體會到烏鴉的聰明之處,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提升閱讀效果。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圖畫來引導學生進行記憶和復習,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教師可以根據(jù)古詩制作插畫,然后讓學生猜猜詩句是什么。這樣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同時也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 合理利用插圖,幫助理解文章
實際教學表明,教師在利用插圖教學時,有時會出現(xiàn)濫用、錯用圖畫的情況,不但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反而會錯誤地引導學生,影響學生閱讀效果。因此,教師在利用插圖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注重插畫的選擇,根據(jù)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尋找合適的插畫,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效果。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教材課文都適合利用插圖進行閱讀教學,教師應該注重對課文內(nèi)容的甄別,幫助學生提升相關能力。例如,在學習《柳樹醒了》這一篇文章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不利用插圖,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結合生活,說出春天的特點,如除了柳樹發(fā)芽外,還有小草露出了頭,燕子也從南方飛了回來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能夠想象出來的,而一味進行插畫教學,反而會影響學生的想象力。
四、 利用插圖,引導學生開展對話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對話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是較為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實際教學表明,若一味讓學生根據(jù)想象進行對話,大部分學生往往會感到無話可縮,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插畫充當“導向”作用,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從而完成對話人物。例如,在學習《風箏》這一篇文章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描述風箏的外形,提示學生特別注意風箏的外形與色彩,經(jīng)過思考與討論,有的學生說:風箏就像一只彩色的小鳥,在有風的時候能夠一直在天上飛。有的學生說:有的風箏不像小鳥,而像一直蜈蚣,很長很長。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能夠時刻達到讓學生“有話可說”的狀態(tài),學生也能夠?qū)︼L箏有了深刻的印象,當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說的話記錄下來,提升訓練效果。
五、 結語
總而言之,良好地完成語文閱讀教學任務,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從文章中獲得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往往不會對較為枯燥的語文學習產(chǎn)生較為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合理利用插圖,能夠極大程度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相關能力。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難于管理,教師應該具有足夠的耐心,充分引導,并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力求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良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扎下結實的知識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春茹.淺談插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5(12):177-178.
[2]周瑞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插圖的運用研究[D].廣州大學,2016.
作者簡介:
白偉柵,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七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