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中的半邊天,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差,那么學習起來就會有很多困難,理解不了文章,閱讀速度不夠,質量不高,拖慢做題效率等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閱讀方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高中生的學習比較有自主性,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清他們的優(yōu)缺點,在閱讀方面揚長避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本篇文章主要講述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關鍵詞:個性閱讀;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現(xiàn)狀
高中生在學習中已經(jīng)有了自覺性,所以不需要教師費盡心力告訴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學生也會自己去閱讀,但是如果努力錯了方向,或者方法不對,學生就是在做無用功,因此需要教師一定的幫助,高中生集體學習的時間很少,大都是學生們自己進行獨立的學習,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有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個性化的閱讀,才能讓自己的效率最大化,不讓閱讀成為拖累自己成績的短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可以通過教師的幫助制定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提升閱讀能力。
一、 高中語文閱讀現(xiàn)狀
通過調查,高中生無論是在語文課堂中進行閱讀,還是在課后自己閱讀,總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阻礙自己的閱讀進度,有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走神,浪費大量的時間也只能看一小段文字,有的學生在閱讀中一目十行,但是往往在閱讀完之后,不知道文章說了什么內(nèi)容,必須返回來反復閱讀,閱讀效率也很低,還有的學生閱讀過程中找不到重點,總是曲解作者的意思,所以正確率很低,這些閱讀中的問題讓學生的閱讀熱情被打擊。首先學生閱讀能力不足,會導致無法理解文章,做題時有很多問題,其次是閱讀效率不高,積累能力弱,累積的東西少,在表達的時候就詞不達意,最后,高中生在寫作的時候,一般都需要先閱讀一段材料,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差,就無法理解材料的中心和主要內(nèi)容,寫作容易跑題,不僅浪費時間,還讓學生的成績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如果高中生的語文閱讀狀況一直止步不前,到最后學生面臨高考的時候就會因此受到阻礙,所以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清這一現(xiàn)實,學生的語文成績差和閱讀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只有通過揚長避短,制定適合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方式,才能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從根本上有所提高。
二、 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
進行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找學生的優(yōu)點,讓這些優(yōu)點成為他們閱讀中的明燈,然后讓學生學著在小組中進行閱讀討論,互相學習,全面了解閱讀內(nèi)容,在獨立閱讀的前提下,做到團體學習。
(一) 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展現(xiàn)優(yōu)點
雖然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會和學生經(jīng)常討論文章中的情感,但是真正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卻很少,而且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把重心放在如何讓學生學習好、提升成績上,自然會忽略與學生的交流,由于缺乏交流,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就很少,只能看到表面,哪個同學成績好,哪個同學成績差等等,不明白學生的優(yōu)缺點分別是什么。每個學生不可能只有優(yōu)點或者只有缺點,教師需要通過了解學生,把學生的優(yōu)點放在閱讀中,給學生一些閱讀中的建議,哪些學生應該采取哪些閱讀方法都需要進行指引,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個性化閱讀,閱讀也能提高效率。比如有的同學優(yōu)點是閱讀速度快,但是容易抓不住重點,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把文章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標記出來,并且每一段的重點都拿筆畫出來,這樣學生在快速閱讀完以后,就不需要再反復閱讀,只分析自己標記的重點就可以,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也能看到優(yōu)秀的文章是如何圍繞著一個重點和一句話展開說明的,在閱讀過程中學習表達;還有的學生閱讀慢,做不到一目十行,但是重點抓得很好,教師就可以建議學生不需要每個字都斟酌,大致看一遍,抓住重點再放慢腳步,這樣學生的速度就能提升,不會在大家都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自己才看到一半;有的學生則在閱讀過程中容易走神,但是總結能力很強,能夠聯(lián)系前后文總結出很多重點,教師就可以指引這類型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拿一支筆指著文章,自己的目光跟著筆動,這樣目光被牽引,學生就不容易走神。這樣根據(jù)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給出學生閱讀建議,讓學生進行參考,學生就能對閱讀更有信心,能明白通過自己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在閱讀中能夠有新的突破,并不是一直陷在困境里出不來,在學生了解到之后,也會根據(jù)教師給出的建議稍加調整,成為指導自己進行閱讀的方式,假以時日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所以教師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展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能讓學生不再把閱讀當作洪水猛獸,能在閱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閱讀,最后能做到殊途同歸,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二) 分組討論閱讀成果,互相學習
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進行完之后,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回歸團體,個性化閱讀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必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學習和閱讀,而是能夠在團體中求同存異、百花齊放的同時共同進步,看到別人的長處,把這些長處放在自己的個性化閱讀中,讓自己的閱讀效率更高。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閱讀成果,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從文章中能夠看到的東西也不同,雖然每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但是細節(jié)處的描寫就見仁見智,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自己的看法,大家在討論中就是交流思想的過程,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很強,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互相學習的機會,學生就能看到別的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他們是從什么角度考慮問題的,是把自己代入文章還是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待文章的等等,都能讓學生受益匪淺,這比學生獨立進行閱讀分析能給學生更大的益處。讓學生分組討論能讓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更加明顯,在不被同化的同時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促進自己的發(fā)展。
總之,在個性化閱讀教學情境中,老師需要持有“以生為本”的教學態(tài)度,去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閱讀感悟,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舒適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逐步發(fā)展個性,促進其成長。
參考文獻:
[1]高曼麗.教師、學生與文本“三方對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微[J].語文學刊,2016(13):154-155.
作者簡介:
李娟,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中區(qū)木瀆金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