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關于生命本質教育本質的研究已經逐步成為熱點,同時其也在高中生物課本中得以體現(xiàn)。本文從分析探討的角度出發(fā),分3個維度、6個特性對生命本質教育的內容進行重新構建和塑造,同時對其實施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生命本質教育;重構內容;實施策略
生命是一個生長、繁殖、代謝、應激、進化的復雜的物質系統(tǒng)。伴隨時代發(fā)展,對從生命衍生而來的“生命教育”一詞的探討熱度日漸高漲。生命教育涵蓋了自然、社會和精神生命三個方面的內容。自然生命的部分便是指生物學。基礎生物學即是對生命從質的角度和層級去探討,因此命名為“生命本質”。生命是怎樣的物質存在形式及要維持生命將采取什么方式,這也是生物學區(qū)別于其他基礎學科的本質。本文所指的生命本質教育是結合高中生物課程中,關于生命系統(tǒng)的物質組成基礎和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及各個系統(tǒng)間互相作用等進行學習,通過學習讓學生從科學層面深入理解生命本質,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嚴格遵循生命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進而提升生命觀。
一、 三個維度重構生命本質教育
普通高中生物課中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2及3的內容作為分析對象,可以將高中階段生物課程中的生命本質教育歸納為以下內容體系,分三個維度具體闡述如下:
(一) 生命本質教育之自我更新
生命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更新的過程,它包含了生命的整體性和代謝性兩個方面特征。只要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層級,它都需要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及能量的交換,進行轉化,從而實現(xiàn)自我更新。高中生物課程中生命的代謝性是從生物體通過新陳代謝實現(xiàn)自我更新的條件、過程和方式等。新陳代謝的過程包括:生物體與環(huán)境之間進行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以及生物體細胞內進行的物質轉變和能量轉移。這也是生命自我更新的生理前提。
生命是復雜的整體,有方方面面的需要,如感覺、認知、情感、體驗、意志等。同時,生命的各部分又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共存在于一個生命體中的。在生命活動進行過程中,生命的各部分是相互影響、共同發(fā)展的。任何單方面發(fā)展生命的做法,都會造成對生命整體的傷害,最終抑制各個部分的發(fā)展。
(二) 生命本質教育之自我復制
物質性和延續(xù)性是生命自我復制的特征。構成生物細胞的有機成分與非生物之間是既統(tǒng)一又差異的關系。組成細胞的有機分子蛋白質、核酸等它們都是以碳鏈為骨架,組成生物的大分子,以此作為生命系統(tǒng)的化學基礎,待遺傳信息加入后,便譜寫出或簡或繁的生命樂章。
另外,生命系統(tǒng)并非周而復始,無窮盡的運動發(fā)展下去,它也有產生、發(fā)展及消亡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要產生如生物變異或生長方向等的改變。
關注生命的物質性及延續(xù)性,讓學生了解生命從小到大、從弱及強、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從而教育學生要珍愛生命。
(三) 生命本質教育之自我調節(jié)
反應性及適應性是生命自我調節(jié)的特征。生命會依據(jù)內外環(huán)境變化及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這也是區(qū)別生命系統(tǒng)“生”與“死”條件。通過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來調整自身機體的機能及行為,從而適應環(huán)境、自我保護,這是生命生存的必備條件。
在讓學生了解生命生存的以上特征的基礎上,還要理解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員,與其他生命相同,都是自然深化而來,所以,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都值得我們去愛護。通過對生命反應性和適應性的分析解讀,讓學生學會和擁有適度和平衡的思想認識,形成生態(tài)學觀點,從而認識、挖掘自身潛能,進而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二、 通過三“化”策略實施生命本質教育內容
生命教育不僅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更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但教會了學生珍愛生命,更要啟發(fā)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拓寬視野,從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角度去體味生命本質及其意義,教育學生不僅要關注自身生命,更要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
(一) 情境化的教學內容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主講教師有目的、有意圖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富有一定感情及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此引起學生,使其產生興趣,從而自愿加入體驗,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對于生命本質教學而言,如通過“蛋白質脫水縮合”等實驗或動畫展示,豐富學生的感知,在不斷學習和認識的過程中領味生命的奇妙和其本質,最終達到珍視生命、提升對生命觀高度認識的目的。
(二) 探究化的教學方式
生命本質的發(fā)現(xiàn)是一代代科學家辛勤工作的結晶,學生在情境化的教學體驗后,會對生命的本質產生興趣,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也許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進行不斷探究,可以采取自由成組的方式對共同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討,讓每個人都成為“科學家”。
(三) 生命化的教學交往
交往是教育教學的本質所在,換句話說,老師課堂授課其實就是和學生進行交流往來的一個過程,同時也生命相遇的所在。學生對生命本質研究的興趣和想到一探究竟的過程,有問題、有疑問才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對課程內容產生深厚的興趣。老師如何將問題引入并精準吸引學生的注意,感染每個學生的內心,讓師生之間無障礙、坦誠溝通和交流,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深入了解生命本質的教育內容。
三、 結束語
總之,從宏觀角度來探究生命的本質,需要從自然生命這個角度入手,通過對高中生物科教材中關于生命本質教育內容的重構,同時將其在課堂上付諸實施,這將能更有利地引導學生理解和認知生命本質,激發(fā)他們對生命本質的敬畏,從而增強學生的生命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琰.高中生物課程中生命本質教育的內容重構及實施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7(09):7-10.
作者簡介:
雷娟,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