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學(xué)生對英語的熱情與日俱增,他們的英語也學(xué)得越來越好,但是我們卻發(fā)現(xiàn)我們聽到的好多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語),很多的表達都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例如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let me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讓我給你點顏色看看)等等。這些形形色色的中式英語頗具漢語特色,讀起來令人尋味,但是恰恰是這種土不土洋不洋的英語讓那些標準英語使用者大驚失色,今天隨著中式英語的流行,很多錯誤的中式英語表達已逐漸被那些地道的英語使用者所接受,但聽起來總有些調(diào)皮和刺耳。顯然,文化的差異、語言的差別、思維方式的差異成了造成這些問題的罪魁禍首,那么怎樣將我們的英語標準化,打破交流的障礙呢?
關(guān)鍵詞:chinglish(中式英語);文化;語言;思維方式;差異
一、 什么是中式英語?
中式英語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葛傳椝是我國第一個提出中式英語說法的人,他認為中式英語是中國人根據(jù)漢語習(xí)慣硬套上英語單詞,字對字翻譯的結(jié)果,這種中式英語對我們這些地道的漢語使用者來說是能夠理解并找到共鳴的,但對于那些將英語作為母語的使用者來說那簡直是“夾生飯”。例如我們常聽人說“我們要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這就是我們將“好”與“good”,“天” 與“day”完全對等翻譯而忽略了“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的隱藏含義。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xué)家李文中曾說過:“中國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xué)習(xí)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語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guī)則和習(xí)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xiàn)的不合規(guī)范英語或不符合英語文化習(xí)慣的畸形英語”.(李文中1993:18)
外國學(xué)者簡.平克漢姆在其著作《中式英語之鑒》中說過:“中式英語既不是英語也不是漢語但是卻可以被描述為‘具有漢語特色的英語”。她通過大量例子對中式英語的定義,現(xiàn)象和形成原因做了詳細的解釋。
總的來說,中式英語是一種畸形英語,是英語學(xué)習(xí)者受漢語表達思維的影響,硬套漢語規(guī)則和習(xí)慣而說出或?qū)懗龅挠⒄Z,有的中式英語雖符合英語語法規(guī)則但它的選詞和表達方式卻不符合標準英語的表達習(xí)慣。例如“I very like learning English (我非常喜歡學(xué)習(xí)英語)”,正確的表達應(yīng)該是I like learning English very much. 中式英語喜歡字對字的對等翻譯,往往忽略了語法要求,我們要注意的是此表達中“very much”用來修飾“喜歡”,要放在句末作后置定語?,F(xiàn)在我就重點列出我在英語教學(xué)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中式英語吧。
二、 常見的中式英語
1. 字對字的對等生硬翻譯
每次在校園里都會聽到學(xué)生們向老師問好道“Good morning,teacher”。我們中國人常用“王大夫、李老師、李總理”等等來表示尊敬,然而外國人之間日常打稱呼是不喜歡使用職業(yè)和職務(wù)的。外國人只有在非常正式的會面中才會這么稱呼,即便是孫子、孫女稱呼祖父母也是直呼其名的,而不是“Good morning,grandma”。我們這些英語學(xué)習(xí)者在使用英語時也應(yīng)尊重英語的表達習(xí)慣,因此“Good morning,Sir/ Miss...”會更好些。
很多人表達“人山人?!睍r喜歡說“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實際上這也是字對字翻譯的結(jié)果,“人山人?!敝溉撕芏?,我們可以直接說“There are lots of people”,而在英語國家人們則用“a sea of faces(臉的海洋)”來說明人很多。
2. 用大詞釋小意
上課時經(jīng)常有孩子問:“W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這個單詞什么意思?)”然而“Whats the meaning of...”是用來提問一些深奧的問題,例如“Whats the meaning of life?(生活的意義是什么)”,如果只是問一個單詞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時可以說“What do you mean?”或者“What does...mean? ”;又如“accompany”指陪同,一般指陪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物出席活動或參加重要會議;但只是說同某人一起去哪里時要用“go to sp. with sb.”。
三、 中式英語形成原因及解決辦法
1. 漢語表達思維的模式化
漢語表達常用排比和四字結(jié)構(gòu),但是英語嚴格遵守的是主謂賓和主系表的結(jié)構(gòu)。因此在把漢語轉(zhuǎn)化為英語時,我們應(yīng)挖掘原句潛藏的信息,盡量意譯而不是遵從漢語的外在形式進行直譯。
2. 文化的差別
由于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不了解所造成的中式英語隨處可見,有時候我們會冒昧地問外國人“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 How old are you? ”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在他們看來我們這是在打探別人的隱私,我們應(yīng)盡量向他們靠攏,尊重他們的文化,從天氣、興趣愛好,時事政治等入手,搭建溝通的橋梁。
3. 思維方式的不同
西方人是線性思維方式,強調(diào)個人主義,崇尚個人自由和權(quán)力,我們中國人是曲線思維方式,比如說對于別人的夸獎我們中國人會謙虛地答道“哪里哪里”,意思是“過獎了,不敢當啊”,在我們看來謙虛是一種多么好的品德,但是外國人都會禮貌地說“Thank you.”在他們看來我們就顯得過度的謙虛和不接受別人的贊美,這樣就顯得很驕傲了。再如我們中國人求人幫忙時總是會先拉關(guān)系,花大力氣挖好陷阱,最后再委婉地提出請求,西方人會覺得我們這樣做奸猾無比,與我們相比他們卻鐘情于開門見山,快人快語。這在中西方寫信的固定模式上就能看出來。
總而言之,中式英語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面對彼此之間的差異,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擺脫漢語思維方式;多看英語原著和電視節(jié)目,多聽英語廣播;多閱讀有關(guān)西方人文化的相關(guān)書籍,縮小文化差距,進而打破文化壁壘;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積累,從而有一天使中式英語變?yōu)闃藴实挠⒄Z而不是那些讓地道的英語使用者笑掉大牙的雜交英語和畸形英語。
作者簡介:汪菲,陜西省安康市,陜西省安康市寧陜縣寧陜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