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琴
摘 要 高校學生資助事關(guān)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切身利益。國家、地方、高校都時刻關(guān)心貧困難學生,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資助隊伍不專業(yè)、體系不完善、困難學生認定不科學等問題,如何有效地開展此項工作,幫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成為我們必須討論的重要問題。
關(guān)鍵詞 高校 資助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83
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 funding is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the family. National, local, and univers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lways concerned about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 However, in actual work,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unprofessional funding teams, imperfect systems, and unscientific problems identified by difficult students.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is work and help families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to complete successfully? 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we must discuss.
Keywords college; funding; problem
1 當前高校資助工作的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不斷擴招,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比例也有所增加。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加大了對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和對品學兼優(yōu)學生的獎勵力度。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剛要(2010-2020)》頒布實施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和措施。各高校積極響應號召,成立專門機構(gòu)配備專業(yè)人員,多渠道多方位幫助困難學生。形成了多元化的資助模式,如通過企業(yè)或者社會團體資助或成立自己的學生資助專項資金,利用周邊條件開設一些勤工助學崗位等來幫助貧困生。[1]
2 發(fā)現(xiàn)問題
2.1 資助隊伍不專業(yè)
高校教育中主要向教學、科研傾斜,在進行各種人才招聘引進、進修培訓、福利待遇等方面政策都會優(yōu)先考慮教學和科研人員,而像一般的行政人員如資助工作人員、輔導員在這些方面則往往無政策傾斜,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學校資助工作隊伍的穩(wěn)定性。部分高校在招聘行政工作人員和輔導員時,師資隊伍數(shù)量和素質(zhì)方面有所欠缺,專門負責學生資助的人員不夠充沛,資助中心的老師往往一人身兼數(shù)職,或者有班級輔導員、學生干部兼職。由于資助隊伍專業(yè)性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很難保證在學生資助工作中能做到面面俱到,關(guān)心到每一個學生。
高校學生資助政策性較強,從事資助工作的人員需要非常熟悉國家、省市區(qū)及學校資助方面的政策要求,還要熟練建檔立刻等各種系統(tǒng)操作流程。目前,我國高校資助工作基本上都隸屬于學生工作處,由于身兼數(shù)職,大部分高校的資助工作隊伍存在工作方法單一、仍保持著完成上級任務的態(tài)度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資助工作的深入開展。
在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都比較了解和學生接觸最多、離學生最近的群體,清楚班里哪一些學生真正需要幫助。輔導員在學校資助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家和學校有很多資助政策需要輔導員認真講解,積極宣傳,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心態(tài),營造更具正能量的班風班紀。
2.2 資助體系不完善
我國的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包含“獎(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貸(生源地助學貸款和其它貸款)、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退役士兵學費補償?shù)龋?、助、勤、免”等多種形式,這個資助體系是一個整體,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互補的作用,旨在確保從各方面都能幫助到學生。很多高校在資助工作中考慮不夠周到,存在“償”“助“等有些方面資助不到位、符合條件的學生沒有得到及時資助等問題。在未享受到其它資助的同時沒有考慮過用類似于“勤”“貸”等資助方式幫助學生。[2]
2.3 困難學生認定不科學
現(xiàn)在很多高校在每年的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簡稱“國家三金”)的評定中都以建檔立卡和困難認定的學生為主,因此,對于“是否貧困”這一問題界定模糊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評定的結(jié)果難免會因考慮不周,而使有些學生產(chǎn)生不滿的情緒。
高校在新生入學前都會要求學生填寫《家庭情況調(diào)查表》,上面的內(nèi)容都由學生自行填寫并到當?shù)氐挠嘘P(guān)部門蓋章證明,而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弄虛作假的情況,單單從學生填寫的類似于“父母務農(nóng)”“有妹妹上學”“單親隨爺爺奶奶生活”等文字描述中很難判斷出學生是否貧困,這些問題都很容易導致貧困認定不真實。
2.4 對貧困生的誠信、關(guān)愛、自立自強教育缺失
國家助學貸款是為了幫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更好的完成學業(yè),在貸款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和家長為了達到貸款目的,故意隱藏家庭收入情況,利用自身社會關(guān)系亂開家庭經(jīng)濟困難證明,從而獲得貸款資格。在還款的過程中,雖通過高校和地方聯(lián)合催繳但仍存在惡意違約、不能按時還款的情況,影響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破壞我國資助政策的公平性和真實性。
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是一特殊學生群體,在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面前,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他們大多敏感多疑,把更多的苦難和壓力埋藏在內(nèi)心深處,很少與同學交往或參加社會活動。其次,貧困生在一定程度上焦慮感很重,由于家庭貧寒,生活和學習不得不精打細算,常常因自己給家庭增加負擔而心情沉重。第三,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限制使得他們不能像富裕家庭的同學那樣心安理得享受生活,當心理難以平衡時,就會產(chǎn)生一些偏激行為以求平衡,在不能平衡時,甚至產(chǎn)生憤怒和不滿的情緒。[3]
很多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總認為獲得國家和學校的資助都是理所應當?shù)?,從而形成“等、靠、要”的心理。若是某一資助未享受到就產(chǎn)生厭恨情緒、獲得幫助后胡亂揮霍購買奢侈品、不積極參加各類勤工助學活動、遇到困難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到輔導員那里要獎助學金的名額等情況,在班級和同學中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2.5 大學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工作不嚴格
根據(jù)山東省高校近三年的申報情況來看,很多學校每年都存在漏報和錯報的情況。首先應征入伍學費補償和退役士兵學費補償兩者情況不一樣,補償方式有所不同。有些學校資助中心工作人員和輔導員對政策區(qū)分不清,宣傳不到位,導致很多學生都存在漏報材料,錯失當年資助機會。其次,這類學生的學費補償金額都是給定一個補償范圍,本專科每年學費最高不超過8000元,沒有一個具體數(shù)字規(guī)定。有的學生在填報學費的時候存在僥幸心理,鉆政策的空子打擦邊球,不按規(guī)定申報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
2.6 受助學生的信息和隱私保護不嚴密
很多高校在獎學金的評選中在其資助中心官網(wǎng)上存在泄露學生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個人敏感信息的情況。在家庭經(jīng)濟困難評定中仍然存在投票、學生當眾訴苦、互相比困等不恰當?shù)恼J定;在公示和典型事跡上報中沒有征求學生本人同意,在發(fā)放資助物品的時候存在私自挪用和隱形資助的情況。
2.7 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的評選方法單一、不靈活
由于國家每年分配給每個高校的“國家三金”的名額有限,很多高校在具體到各個院(系)的時候往往都采取比例分配的方式切割,院(系)再按照各班人數(shù)給名額。這樣的分配方式主觀隨意性比較大,在獎助學金的評選上不以困難學生為優(yōu)先考慮,有的存在靠關(guān)系、靠提成的不良評選現(xiàn)象;還有的班級存在幾個人分一個獎助學金名額、輪流享受資助等違規(guī)評選現(xiàn)象;助學金的分配上沒有考慮班級的困難學生人數(shù)而是考慮的學生總?cè)藬?shù),名額分配的方式死板,容易引起學生的非議和不滿。
2.8 資助部門缺乏自查自糾
根據(jù)國家獎學金管理實施辦法,有些高校專門制定了各類獎助學金評選、管理實施辦法等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未嚴格按照制度執(zhí)行、未參照制度等情況;抱著一項工作做完就馬上翻篇的態(tài)度,對于資助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沒有提出更高效的工作方案,長此以往就會出現(xiàn)類似于獎助學金評選中出現(xiàn)的慣用評選手法,從而在班級中間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這也會拖住整個資助工作的后腿。部分高校的資助部門遇到問題不主動向上級反映,工作總結(jié)不認真、不真實,總是慣話連篇,應付形式。
3 總結(jié)
“高校教育成本需政府、家長、學生、及社會人士共同分擔”。這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翰斯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擔金融與政策》中提出的。這一理論明確提出,學生教育經(jīng)費以學生及家庭為主,國家和社會其它團體都有幫助學生完成教育的義務和責任。高校在困難學生資助中扮演這重要的角色,做好學生資助工作關(guān)系到學生切身利益,這也是對社會公平、公正性的有力延伸。
國家在大學生資助上的力度每年都有所加強,但是還是很難做到“讓每一個需要受助的學生都得到幫助”。在國家資助有限,需要幫助的貧困大學生數(shù)每年都有所增加的情況下,高校需克服自身困難利用周邊資源,多渠道多元化探尋資助途徑。
為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資助公示工作,切實保護好受助學生的個人信息和隱私,教育部發(fā)布緊急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和規(guī)范學生資助公示信息發(fā)現(xiàn)仍存在信息公示問題將嚴肅追究相關(guān)人員責任,并予以通報。2017年11月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發(fā)布了《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fā)布第9號預警:保護學生個人信息和隱私,資助工作者要“擰緊這根弦”》。另外,各個高校資助工作中應積極向其它高??繑n、學習他們的經(jīng)驗,認真提出符合國家相關(guān)政策和本校實際情況的資助獎勵措施。另外學校資助部門大膽創(chuàng)新,要嘗試通過建立科學評價機制、發(fā)揮政策激勵效應、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水平等舉措,使國家相關(guān)政策和高校有關(guān)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裴巧玲,姜德紅.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09(6).
[2] 劉江毅,易瑜.地方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7.
[3] 白華,柴啟東.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研究[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