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要:班主任是學生在校期間一切行為活動的管理者與引導者,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愉快的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為此,教師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積極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為此,本文將針對職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途徑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職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策略
職校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與引導者,需要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意識引導工作,緩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的壓力,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使學生能夠端正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打造良好形象,身正為范
職校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首先需要從自身做起,通過塑造個人影響,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使學生能夠在向師性的作用下,不斷向老師看齊。從心理學視角來看,學生均具有較強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均會對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有部分教師喜歡在上課的時候丟粉筆頭,后來班上有不少的學生在下課的時候均喜歡做出丟粉筆頭的行為?,F(xiàn)如今,教師在課堂上丟粉筆頭的行為越來越少,均是源于教師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所產(chǎn)生的“向師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也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向師性”,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學生進行引導,用自己堅強自信的心態(tài)對學生進行影響,用自己積極樂觀的性格對學生進行感染,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學習會堅強、學會自信,能夠積極樂觀的應對學習生活中的一切問題。
二、全面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每一個學生均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思想意識與行為特點。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嚴格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職校教學活動的各項要求,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引導工作,深入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彰顯學生的獨特性,使學生能夠在全面發(fā)展的同時張揚自我,將因材施教工作全面落實到位。心理學教育工作擁有較強的隱秘性,有的學生往往不愿將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越使心理有問題的學生越不原有展露自己的內心世界。班主任想要真正的了解學生,落實“因材施教”,就需要摸清學生的心理特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愿意向老師敞開內心,將自己的疑惑與困難大膽的講述出來。
三、加強溝通交流,平等尊重
溝通與交流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整個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如果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必將無法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不僅無法落實因材施教,更無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十分重要。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時,首先需要放低姿態(tài),將自己置于與學生同等的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與理解,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應善于組織語言,溫柔、細心、耐心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系與愛護,為打開學生內心深處的大門提供助力;再者,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對學生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言辭中尋找到自我發(fā)展價值,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優(yōu)缺點,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懂得取長補短、揚長避短。
四、引入心理課程,正面引導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的正面引導。班主任需要將健康心理學引入職校課堂,通過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并將心理健康課程與職校政治課、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語文課等課程緊密的聯(lián)系到一起,使學生進行正面教育,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性與發(fā)展性,使學生均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不斷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求知欲,使學生均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各項課程的學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能力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五、增強抗壓能力,端正態(tài)度
職校生面臨著強大的升學壓力,尤其是在強力社會競爭的背景下,學生每天不僅需要承受繁重的課業(yè)壓力,還有承受來自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精神壓力。現(xiàn)如今,職校生的物質生活已經(jīng)得到極大的滿足,但是職校生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發(fā)展相對比較欠缺,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逃課、輟學、自殺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為及時有效處理職校生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問題,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需要組織學生開展跑步等一系列應對挫折的訓練,使學生能夠不斷挑戰(zhàn)自我、突破自我,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端正學習態(tài)度,擁有應對挫折的勇氣與自信。
六、總結
綜上所述,職校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身作則,端正個人生活態(tài)度,尊重每位學生,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及時有效的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