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楊
摘 要: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很多學生手機不離手,如何將手機這一移動終端與教學合理地結合起來,讓手機變成強有力的學習工具?藍墨云班課APP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與信息化的教學相結合平臺。在高職護理病理學教學中引入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實時互動成為可能,使教學變得輕松、有趣、簡單和高效。這種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既能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又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對高職護理專業(yè)的病理學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藍墨云;病理學教學;混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14-0129-03
Abstract: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many students addicted to mobile phones. How to combine the mobile terminal with the teaching and how to make mobile phones a powerful learning tool for students? The Moso Teach APP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us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mixed teaching mode is introduced i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athology teaching, making students learn anytime and anywher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nd students become more convenient. In a word, this mixed teaching mode make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asy, interesting, and efficient. This hybrid mode of teaching can not only reflects the role of teachers' guidance, but also can truly reflect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which can promote the pathology teaching of nurs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Moso Teach; pathology teaching; mixed teaching mode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計算機的應用已經(jīng)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教育也不例外,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使學生學習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更便捷的學習方式,同時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很多學生手機不離手,如何將手機這一移動終端與教學合理地結合起來,讓手機變成強有力的學習工具?這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有了新的挑戰(zhàn),探索順應信息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當前網(wǎng)絡時代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近二年來筆者在高職病理學教學實踐中,嘗試應用藍墨云班課平臺與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深感這種教學方式既能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又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對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的病理學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藍墨云班課簡介
藍墨云班課是藍墨科技公司推出的一款師生使用免費使用的移動教學助手APP,平臺以教師在云端創(chuàng)建云班課空間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移動設備上的課程訂閱、消息推送、作業(yè)、課件、視頻和資料等服務。藍墨云班課APP是一款完全基于移動終端的即時反饋教學互動工具,能實現(xiàn)信息的即時送達和反饋的強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平臺,是在移動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利用手機開展課堂內(nèi)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即時反饋式的互動教學云服務平臺。利用該平臺學生可以在手機上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操作簡便,而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它的組成主要分為:一教師創(chuàng)建班課,告訴學生班級的邀請碼、學習要求、學習進度、考試安排等;二是建立學生成員的班課信息,在此模塊中可以進行課堂簽到、以及了解班課成員學習班課資源的進度和所獲取的經(jīng)驗值;三是班課的資源,包括上傳到班課的各種學習素材,如教案、課件、視頻等;四是班課活動,包括測試、答疑/討論、頭腦風暴以及投票/問卷等;五是通知模塊,在此模塊可以及時發(fā)布課程信息。藍墨云班課模式專門為移動環(huán)境下的教、學而設計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教與學的活動不限于課堂,而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極大的延伸了教學的空間和時間,而且藍墨云強大的互動功能使師生互動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由何克抗教授在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第七屆大會上首次提出的。“混合式學習”也即面對面的課堂學習(Face to Face)和在線學習(E-learning)兩種方式的結合。這種教學方式一經(jīng)提出,就得到很多教師認可,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該學習模式旨在發(fā)揮傳統(tǒng)課堂和網(wǎng)絡學習的雙向優(yōu)勢,為學習者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學習模式,使學習者對學習的內(nèi)容更具主動性和選擇性,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網(wǎng)絡平臺(如藍墨云平臺)隨時隨地的學習,也可以就不懂的問題隨時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在線上線下進行溝通,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者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習者合理的安排時間,使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成為可能,大大增強學習者學習的自主性,同時這種學習可以在網(wǎng)絡上反復多次的學習,有利于學生課后鞏固所學的知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習者的學習壓力。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不允許學生看手機的,而在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堂上,使手機從學生聊天、游戲的工具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激發(fā)學生利用手機學習的好奇心。通過兩年的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這種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建立病理學課堂教學與藍墨云班課相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
病理學是研究人體疾病發(fā)生的原因、發(fā)生機制、發(fā)展規(guī)律及轉歸的一門重要的醫(yī)學橋梁學科。病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疾病過程中機體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代謝變化。在教學中涉及到大量的病理變化(pathological change 或lesion),疾病時機體形態(tài)結構的變化、功能代謝的改變錯綜復雜,內(nèi)容多,抽象且枯燥,學生需要在深刻的理解的同時又需要大量的記憶,而近年來以專業(yè)導向為主的進行教學改革,又使醫(yī)學基礎課的課時大幅縮減,同時加之近年來高職護理的生源文理兼收,學生基礎較差,因而給病理學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教師教學任務異常的繁重和艱巨。回顧病理學的教學過程,病理學教學從“一支粉筆一本書+掛圖+投影”的時代到多媒體時代即課堂使用PPT時代,一直使病理學教學停留在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課堂學習階段,這種教學模式既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也不利于師生的互動交流,教師上課就來下課就走,因為教學內(nèi)容多,教師在課堂上完全沒有時間與學生相互交流和溝通,病理學教學的教與學幾乎完全脫節(jié)。但是近二年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的模式的引入,將課堂教學與藍墨云班課相結合,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信息量大、學習內(nèi)容不易消化、教學進度難控制、學習效果難保證的教學弊端。藍墨云班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教師的教學課件,微視頻,病例討論等,通過藍墨云平臺教師為學生布置作業(yè)、小組活動任務、活動庫、頭腦風暴、答疑討論、測試等模塊,讓同學在課后能夠有效的有目標的進行復習,因此在具體的病理學教學活動的設計中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模塊有效的延伸和擴展課堂教學。
(二)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和實施
我們將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教學過程設計主要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即:課前自主預習;課中知識傳授和理解;課后的知識內(nèi)化和知識的拓展延伸。藍墨云班課的作用重點放在課前學生的自主預習和課后學生的對于課堂知識的內(nèi)化與拓展上。
1. 關于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的課前自主預習
病理學是醫(yī)學的橋梁學科,與醫(yī)學基礎學科解剖學、組織學、病原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基礎課密切相關,很多同學基礎知識沒有學好,上病理課時感覺像聽天書一樣,而病理學課堂教學的時間又非常有限,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將相關的基礎知識再復習一遍,以前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教師總是督促同學們課前將相關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但是收效甚微。但是現(xiàn)在有藍墨云班課這個平臺,教師就可以在課前將本次課所需要復習的基礎課的內(nèi)容通過導學提示的方式在藍墨云平臺上提前發(fā)給同學們,讓學生們課前提前預習,查閱資料,尤其是與本次課相關的正常人體的組織結構,教師可以在課前以圖片的形式發(fā)到藍墨云的活動中,讓學生提前復習相關知識,而且教師也可以在藍墨云班課中設置預習測試題,讓學生預習后自我檢測自己的預習情況,如果預習的結果不理想,還可以重新預習,直至掌握為止。學生課前準備活動越充分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越有效力,這樣就會大大的提高病理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2. 關于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藍墨云班課的簽到功能,代替了傳統(tǒng)的使用花名冊點名的手段,使用時可手勢簽到,也可一鍵簽到和教師手動簽到,這種方式簡單,方便,快捷,使上課有了一種儀式感,有利于提醒學生課堂教學開始了,也有利于迅速調(diào)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其次在課堂提問中,使用藍墨云班課搖一搖功能,隨機點名等方式,可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作用,回答完問題后,給同學加上相應的經(jīng)驗值,這種即時反饋,增進了學生學習的陽性強化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最后,當一次課結束時教師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對學生進行本堂課的相關知識進行檢測,檢測的題目來自于教師預先建立的資源題庫中隨機抽提組卷,測試的成績及做題所用時間都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迅速、準確無誤統(tǒng)計出來,與傳統(tǒng)的考試相比,這種測試方式大大縮減了時間,也省去了教師人工改卷、統(tǒng)分的這些繁瑣的環(huán)節(jié),而且資源庫的題目可以重復使用,這種測試不但及時檢測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使教師能盡早得到學生對教師本堂課教學情況的反饋,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的反饋情況,同時這種檢測方式也極大的減輕了教師改卷統(tǒng)分等考試后續(xù)的工作量。
3. 關于基于藍墨云班課混合教學模式在課后學生的知識內(nèi)化和知識拓展中的作用
病理學是一門與臨床密切聯(lián)系的課程,尤其是在各論的學習中,教師會給學生提供一些病理學臨床病例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病理學理論知識進行討論,而課堂教學的時間又十分有限,所以就將臨床相關病例發(fā)布在藍墨云小組活動中,讓同學們在課后就相關病例進行討論并將討論中的過程發(fā)布在藍墨云上,可以由教師進行對小組討論進行評價。在藍墨云班課混合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將相關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發(fā)布在頭腦風暴中,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解答,在活動中要求每位同學都要發(fā)言,發(fā)言可以以錄音或書面的形式傳到藍墨云平臺,教師通過藍墨云平臺接受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在線啟發(fā)和指導,通過藍墨云平臺實現(xiàn)教師與同學、同學和同學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探討,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對所學的課堂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和總結,提高同學們學習病理學的興趣,提高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同學們在討論問題和回答問題時參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上傳的教案、微視頻、動畫、課件等資料。最后的討論結果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藍墨云進行上傳,最后,教師在藍墨云班課的手機終端,根據(jù)學生病例討論的質(zhì)量進行評價,使學生獲得經(jīng)驗值。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jù)病例討論的結果和學生學習興趣再發(fā)布一些頭腦風暴題題目,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病理學知識的思考,以鞏固所學的課堂內(nèi)容,拓展課堂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答疑討論區(qū)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這種雙向互動更有利于學生及時消除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問題,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求能力。在課后,老師可以通過云班課軟件將作業(yè)發(fā)布至網(wǎng)上,同學們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并使用手機提交作業(yè),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可以上傳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并且老師可對班級的同學進行分組,這樣老師可以抽空閑時間在手機上批改作業(yè),給予學生經(jīng)驗值的獎勵,而提交作業(yè)后,同學們也可以進行相互評價或分組評價,實現(xiàn)了多元的評價方式,使學生參與病理學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四、結束語
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以傳統(tǒng)的課堂師生面對面課堂講授學習結合藍墨云班課平臺的強大功能,使學生的課前預習及課后的復習都發(fā)生深刻的變化,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了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活動,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使用,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教師上課就來上完課即走與學生隔離的師生互動模式,而藍墨云班課平臺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實時互動交流。
對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和和教師對學生教學考核,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堂考勤簽到、課堂表現(xiàn)、課前預習、答疑討論、小組討論及隨堂測試等內(nèi)容及時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而藍墨云班課的即時評價系統(tǒng)又即時量化了學生的平時學習成績。通過藍墨云平臺提供的考核結果的反饋信息,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盡快改進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更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從而有利于病理學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孟婷婷.關于藍墨云班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16(15):114.
[2]陳鳳燕.“翻轉課堂”: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評論, 2014(6):127-129.
[3]夏雷.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病理學教學改革[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7,9(2):205-206.
[4]郝利娜.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2016(14):149-150.
[5]戰(zhàn)貴欣.基于云班課的信號工技能鑒定訓練方法的研究[J].高教學刊,2017(08):125-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