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媛薇
作為畢業(yè)不久的研究生,就能參加“全國首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教練高端研修班”,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為期一周的培訓讓我對奧賽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還學習到了一些奧賽教學的方法。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復旦大學姚子鵬教授上課的內容,對于我這樣剛接觸奧賽的新手教練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他思路清晰,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講難點知識時,總是環(huán)環(huán)深入,使它們瞬間變得簡單易懂。
姚教授深厚的教學功底真正做到了讓每一名聆聽他上課的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了知識點的死記硬背,減輕了學習的負擔。
我們需要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北京大學的卞江教授給我們講授了兩堂課,內容分別是“無機化學原理專題”和“元素分析”,他的講課內容非常有高度:穿插在奧賽知識點中的小故事以及有機化學領域前沿的先進技術、信手拈來古今中外科學家們的名字以及獲得諾貝爾獎的淵源等等,沒有日積月累的知識作為基礎,根本做不到這樣的高度。卞教授靈活有趣的課堂,讓我對學習沒有一點倦意,反而感受到了化學無窮的魅力。
作為北大自主招生的面試官,卞教授還與我們分享了一些自主招生的面試技巧,他說:“北大需要的是有思想、有想法的學生,不是只會刷題的‘機器,那些有家國情懷的學生在面試中更容易脫穎而出。”我想這大概也是北大對每一名北大人的要求吧。
老師應保持終身學習的熱情
授課專家在課堂上所體現出的個人修養(yǎng)讓我感觸良多。比如,姚子鵬教授和張祖德教授邊講邊手寫,寫了6個多小時、近40張手稿。即便是年紀輕輕的我們連著講這么久的課都會疲憊不堪,而他們卻全程精神抖擻,講到有趣的地方,還會忍不住笑出聲來。我想大概只有對化學癡迷的人才會收獲這樣的快樂吧!
專家們在課堂中體現出的嚴格自律深深影響著坐在下面聆聽的我們——三尺講臺雖小,卻是一個神圣的地方,不僅承載著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還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未來。
與普通老師相比,奧賽教練身上的擔子更重:不僅需要更全面的理論作為基礎,在個人修養(yǎng)方面也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安煌跣?,方得始終”,我會牢記踏入奧賽教練這個行業(yè)的初心,認真對待這一份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