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人”的特征。新課程課堂則要求教師把創(chuàng)新手段融入課堂,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獨白,創(chuàng)設開放性、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作為教師,我們要改變學生以往接受型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倡導自主性的學習。這種主體性教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時表現出的一種主觀能動性。它一方面表現在對外部世界的功能選擇上,主要受本人興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動和支配,表現為自覺性、選擇性;另一方面表現在對外部信息的內部加工上,受學生原有知識經驗、認知結構、情感、意志、性格等制約,表現為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自主性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一味地講授、灌輸,學生的學習缺乏主體性、自主性。這樣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主張,缺乏對學習和生活做出自己選擇的能力,也放棄了對自己活動的對象和過程進行“支配和控制的權利”;或不能約束自己,無節(jié)制地沉湎于上網等學業(yè)以外的課外活動,亂用了自己活動對象和過程“支配和控制的權利”。要改變這種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性地位。對于如何落實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創(chuàng)造性得以張揚和發(fā)揮,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 相信學生
教師不信任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學生做主,事無巨細包辦代替。這些都是阻礙學生主體地位落實的主要因素。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從思想上改變過時的觀念和“惟我獨尊”的作風。
要相信學生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堋,F代生理、心理學的研究都證實了學生有巨大的潛能。教師應該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相信學生潛力,是把學生作為發(fā)展的人來認識的重要要求。
二、 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人格,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民主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張揚其個性,強調以人為本。
尊重學生現有的知識程度。學生任何時候的學習都不是從絕對的“無知”開始的,而是在一定的“以知”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是領著學生再上幾個臺階的過程。有了這樣的思想,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事可干。落實學生主體性地位,關鍵是要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構建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能夠超前學習和課后復習,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才能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
三、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一定要學生自己動眼、動口、動手、動腦,經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學有所得,別人是無法代替的。聽、說、讀、寫的過程完全是學生個體的心理活動,是學生發(fā)展的內因。教師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只不過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倡導學生學會“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參與并確定學習內容,制定學習計劃和方案,決定學習進度選擇和確定各種思考才略和學習才略。
四、 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五、 對學習自主學習的評價
對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的評價,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在進行評價時一定要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fā),不以成敗論英雄,盡量以鼓勵為主。因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可能一致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學生理解到位,當然得贊揚鼓勵。但如果學生理解有所偏差,也不能全盤否定,對學生進行打擊,而是應順勢引導,漸入佳境,讓這樣的學生也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對學生自主學習成果進行客觀、合理評價,將極大地鼓舞學生自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小學生心理、思維發(fā)展特點來看,深厚的興趣正是他們主動學習的良好基礎。故而教師在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讓他們樂于參與學習,勤于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巧妙引導,善于指導,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迅速提高。這樣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合理的引導,需要教師的耐心與愛心。
作者簡介:
黎萍,貴州省畢節(jié)市,黔西縣重新鎮(zhèn)龍?zhí)列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