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要】幼兒階段是孩子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其感性認識也在逐漸向著抽象思維發(fā)展。在此階段強化幼兒數學學習,有助于幼兒邏輯思維的更好形成,有助于幼兒良好思考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在幼兒數學學習過程中融入重要的生活元素,則更加能夠促進幼兒數學知識的內化,有助于幼兒數學與生活關聯性的良好認知。
【關鍵詞】幼兒數學 生活元素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8-0145-02
前言: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最好的方式便是將其融入生活之中。通過生活元素的融合和注入,讓幼兒的學習得以強化,才能夠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在進行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更加需要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合,只有讓幼兒在極具生活化的環(huán)境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才能夠讓其所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予以應用,才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夠讓幼兒對數學知識予以內涵,并建立自己的數學學習體系,讓幼兒的抽象思維悄然之間得以形成。
一、生活與數學結合的重要性
幼兒階段所學習的數學并非高深的數學理論,其很多數學內容都是從孩子們的生活中而來的,這就讓數學的學習與生活之間產生必然的緊密關系。數學與生活的結合不僅是幼兒學習數學的需要,更是數學本身性質所在。其次,讓幼兒的數學學習與其生活結合在一起,能夠讓幼兒的抽象數學學習以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具象的表現形式促進幼兒抽象思維的形成,讓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理解能力均得以更大程度的發(fā)展。第三,以數學和生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能夠讓數學內容無時無刻不包圍在孩子周圍,能夠讓幼兒時刻處于潛移默化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對于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幼兒數學學習能力的促進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幼兒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的路徑
1.融合生活素材,創(chuàng)建生活氛圍
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包含了重要的數學知識,一粒米、一顆豆中都彰顯了數學的內涵。教師在進行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生活素材引入到孩子們的認識之中,讓孩子們在生活素材的包圍下進行學習,引導幼兒數學概念與生活元素之間搭建橋梁,從而為幼兒數學的學習拓展空間。
比如,筆者在進行小班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孩子們對于“1”和“許多”進行認識,便將生活中孩子們常見的花生食材帶入班級,將食材分成“1”和“許多”讓孩子們來學習。之后,筆者還讓孩子兩兩分成小組,一個孩子拿著“1”顆花生,一個孩子拿著“許多”顆花生,讓孩子自己說出來“1”和“許多”之間的差別。雖然孩子年齡尚小在表達方面還有不足,但是其頭腦中已經形成了“1”和“許多”的概念,在遇到相似情景時候便很快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對號入座”,為其之后的數字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2.引入趣味游戲,開展多樣活動
游戲本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重要活動形式,在游戲開展過程中融入重要的數學知識,不僅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而且能夠讓幼兒更加易于接受并掌握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涵。融合生活元素的游戲比比皆是,其都可以成為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路徑,并能夠促進寓教于樂教育模式的展開。
比如,筆者在進行幼兒加減法教學過程中,便首先讓孩子們玩一個十分有趣的小游戲。筆者讓孩子們拉起手,并抬起一只腳,一邊轉圈一邊唱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阿姨來摘果,七個花籃手中提,七個果子擺七樣,蘋果、桃兒、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游戲的開展讓孩子們都特別高興。此時,筆者則適當提出問題:如果阿姨摘了一個蘋果,又摘了一個蘋果,阿姨一共摘了幾個蘋果呢?阿姨如果摘了三個蘋果兩個香蕉,阿姨一共摘了幾個果子呢?這樣的小游戲讓孩子們既感覺到了數學的趣味性,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對于推進幼兒數學學習質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3.結合生活實踐,探索應用形式
數學與生活的結合方式還可以通過“反作用”的形式展開,也就是說對幼兒進行數學教學之后,引導幼兒將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一方面讓幼兒的數學學習得以強化,另一方面也讓幼兒的知識應用空間得以提升,為幼兒的數學學習創(chuàng)建實踐應用之路。因此,教師要注重生活實踐與數學關聯性的構建,促進數學應用形式的多樣性。
結語:
數學與生活本就是本源關系,生活是幼兒進行數學學習的肥沃土壤,只有讓幼兒的數學學習重新回歸到生活之中,才能夠讓幼兒的數學學習質量得以提升,才能夠讓數學知識深刻烙印到幼兒的頭腦之中,才能夠讓數學理念滲透到幼兒無刻不在的生活中,才能夠讓幼兒在數學的世界中盡情翱翔,吮吸數學知識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趙夢章.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初探[J].科技展望,2017,27(0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