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遠
【摘要】對近五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論述文考點展開探究,概述了論述文本縱向變化情況,分析了近五年高考論述文考點特征、規(guī)律與教化方向,最后提出了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備考建議,重在強化文本速讀訓練、選項精度訓練、辨析與推理訓練,提高考生論述文閱讀水平與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考 近五年 全國卷 論述文 考點分析 備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8-0081-02
引言
論述文是說服勸導讀者同意作者觀點的一種說理性文章。它與說明文的不同在于:說明文只是客觀闡釋事物概念、特征和原則等;而論述文卻是影響讀者的思想和行動。從2013年到2017年,論述類文本都是全國卷試題的必考內容,均設置的三個小題,全為客觀題,每小題3分,共9分。選材主要以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為主,包括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藝術、法學、環(huán)境學等多個領域,凸顯了論述文內涵與人文價值,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1.高中語文論述類文本教學要求及其在高考考綱中的闡釋
1.1高中論述類文本教學要求
(1)基于文本特征有效選擇教學內容。文本特征是深入閱讀教學的關鍵一步,文本是作家遵循的長期以來形成的行文規(guī)范,具有客觀性與規(guī)范性;同時作家行文也有突破思想的個人色彩,所以文本同時又具有主觀性與個體性。論述類文本教學中,必須認識到其基本文體特征就是以針對性的議論為主,以適當敘事為輔,因此無論哪一種論述類文本都是基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綜合分析等方式闡明觀點與道理。
(2)基于教學情景應重視實踐性教學。論述類文本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很重要,因為論述文本身相對枯燥,少有學生喜歡。比如必修三的《文明的對話》作為科研論文,跟學生距離很遠,晦澀難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提高閱讀興趣??梢砸龑W生列舉生活現象,將文本故事形象化,拉近文章與學生的距離。
1.2 論述類文本在高考考綱中的闡釋
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1)理解。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①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2.近五年全國卷論述文本考點分析
2.1語文試卷整體概況
高考語文全國卷考查內容與新課程相匹配,命題主要還是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以課本教材為依托,考查學生綜合能力。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方向做出了較大的調整。2017年1月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的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公布了題型示例局部調整,原有大綱與新大綱有較大的區(qū)別,但論述類文本考查題型基本不變,說明了論述文本考點的穩(wěn)定性。
2.2論述文本近年命題趨勢
(1)近幾年全國卷所選文章均為社會科學類文章,以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極強的歷史厚重感的文、史、哲等文章為主,每道題四個選項所涉及的原文內容基本上按文本材料內容的先后順序設置。(2)近幾年高考所有試卷中的論述類文本閱讀選擇題都是選錯誤項(即不正確、不符合或不屬于的一項)。(3)最新考綱加入了對“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考查,在命題中可能會有體現。
2.3近五年全國卷論述文考點分析
從2013年到2017年,論述類文本都是全國卷試題的必考內容,都是設置的三個小題,均為客觀題,每小題3分,共9分。選材主要以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為主,包括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文學藝術、氣候環(huán)境等。注重人文知識傳播、科學知識傳播,凸顯了論述文內涵與人文價值,能夠起到教化作用。近五年論述文字數均在1000字左右。其中社會科學類的文本占主要地位,其次是自然科學類,2017年的《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屬于中國法學類論述文,也是近些年首次出現的基于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學類論述文本。
(1)2013年語文全國卷,論述文選材題目:《〈老子〉的年代》。
中心論點:“《論語》引用《老子》,古書所記老子長于孔子,可以認為是確實可信的?!?/p>
考查點:①正確解讀作者寫作文章的原因;②對全文段落含義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構文章作者的論述觀點,能夠做到準確分析與概括。
(2)2014年語文全國卷,論述文選材題目:《美的奧秘》。
中心論點:“悲劇表現的不是人生的歡樂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劇主體對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這是人類社會和人類活動中十分重要、嚴肅的一面?!?/p>
考查點:①正確解讀作者寫作文章的原因;②對全文段落含義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構文章作者的論述觀點,能夠做到準確分析與概括。
(3)2015年語文全國卷,論述文選材題目:《宋代信用的特點與影響》。
中心論點:“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行用,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史中最具標志性意義的新生事物,它緩解或解決了交換過程中的諸多不便與矛盾,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fā)展?!?/p>
考查點:①正確解讀作者寫作文章的原因;②對全文段落含義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構文章作者的論述觀點,能夠做到準確分析與概括。
(4)2016年語文全國卷,論述文選材題目:《近百年來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中心論點:“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貴族利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兇時寫刻的卜辭和與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發(fā)現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p>
考查點:①正確解讀作者寫作文章的原因;②對全文段落含義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構文章作者的論述觀點,能夠做到準確分析與概括。
(5)2017年語文全國卷,論述文選材題目:《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
中心論點:“氣候正義既有空間維度,也有時間維度,既涉及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也涉及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因此氣候正義的內涵是:所有國家、地區(qū)、個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氣候容量的權利,也應公平地分擔穩(wěn)定氣候系統(tǒng)的義務和成本?!?/p>
考查點:①正確解讀作者寫作文章的原因;②對全文段落含義的理解,挖掘符合文本思想的信息;③充分解構文章作者的論述觀點,能夠做到準確分析與概括。
總體來說,近五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論述文的考查都與現實聯(lián)系緊密,無論是史學、文學、美學、經濟學,還是法學,可以說考點安排上是比較靈活多變的,試題的難度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尤其是2015年-2017年,錯誤選項的設置相對隱蔽,考生如果想要拿下這寶貴的9分,就必須將選項與原文進行認真的比較,換句話說,考生還是應當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熟讀文章,緊抓作者的核心觀點,閱讀過程中把疑似作者抒發(fā)觀點、情感、思想的語句標記下來,盡可能全面掌握全文論述內容,再回過頭看選項中的各項觀點,通過對全文各段的理解,來排除錯誤選項、誤導選項、偷換概念的選項。
3.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備考建議
3.1強化目標與解析思路
對于考生而言,論述類文本閱讀的復習,應當注重三個方面的強化訓練:強化速度能力,提高閱讀效率;強化選項認知能力,提高解題效率;強化辨析推理能力,提高正答率。
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常見題型的解析思路如下: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以理解概念為主,包括新詞語、新概念、新提法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包括內容豐富的句子、結構復雜的句子、特殊說明的句子等;(3)歸納概括類題目,學會概括內容要點,比如一些句子中有“首先、其次、再者”等鮮明的標志要點;或者是隱性的要點,可能散落在文章各處,需要精準尋找與揣摩,有的往往是言外之意,這需要通過綜合分析推理;(4)概括作者的主要觀點與態(tài)度,再適當對作者提出的觀點進行深入探究,理解表征以內的觀點;(5)結合文章內容,推理與想象,建立在對文章的充分理解之上,根據其中某個信息,來推斷另一個未被提及的信息。
3.2 文本速讀訓練
考生應當訓練文本速讀能力??梢圆捎谩爸芯€貫通法”閱讀,就是垂直向下快速閱讀文章,盡可能避免左右移動眼球,只需通過垂直移動快速掃描每一行的關鍵內容。訓練這一速讀能力,主要有三個步驟:
(1)分段逐一掃描閱讀,回顧與總結各段,可以持續(xù)多次閱讀,直到了解文章大意;(2)根據任意信息,通過中線貫通,迅速找到其歸屬的區(qū)間;(3)提出文章中多次出現的信息,通過中線貫通,迅速在全文中找出。
3.3 選項精讀訓練
絕大多數語文閱讀考試中,閱讀題目出現錯誤,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學生沒有讀懂文章,或者沒有掌握文章大意,更多的時候是被選項所誤導,沒有讀懂選項的真實含義。這就會造成一種判斷誤導、識別盲區(qū),被偷換概念的選項所欺騙,最終在正確答案與誤導答案之間猶豫不決,耽誤了大量時間,也增加了錯答率。要知道,論述文本身是摘選的,命題老師更多的只能把精力放在選項設置上,所以在論述文本理解難度不大的情況下,選項難易程度是決定正答率的關鍵。所以站在考生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還是精讀選項,不能夠急于選擇,要清楚選項到底在說什么。
主要有五個方面的訓練單元:
(1)結構分析:精讀獲取選項的談論對象與層次內涵,讀出選項重點;(2)內容分析:精讀獲取選項的核心內容;(3)特征分析:對敏感詞、關鍵詞注意與原文比較,小心有文字陷阱;(4)邏輯分析:判斷語句是否通順,是否符合邏輯;(5)事理分析:分析選項是否符合常識。
3.4 辨析與推理訓練
(1)常識推理:有的選項可以直接根據常識、常理來判斷其對錯;(2)敏感詞推理:選項中通常會出現敏感詞,表示范圍、因果、已然未然、必然、程度等,結合句意判斷是否可疑;(3)邏輯分析:有的選項本身就存在邏輯問題,比如強制增加了一個因果關系,增加了一個倒置關系,應當深入分析;(4)細節(jié)推理:錯答率最普遍的選項就是偷換概念的選項,一眼看上去很容易以為是對的,因為原文也是這么說的,很難發(fā)現問題,需要從細節(jié)對比中入手,看準細節(jié)。比如《〈老子〉的時代》中,對古書某段句子的引用,實際出自《論語·憲問》,是《論語》引用了《老子》的鐵證,而不是出自《老子》,不注意細節(jié)就會導致概念混淆,出現錯答;(5)答題程序訓練:要注意掌握答題程序:①速讀文本,獲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結合所學展開知識聯(lián)想;②精讀選項,確認選項所表達的內容,并進行上文敘述的選項推理與判斷,尋找可疑細節(jié);③推斷后得出結論,如果不合常理、不合邏輯、違背常識的,必然是錯誤的;如果是敏感詞可疑,則回歸到原文中,深入分析與比較,必須做到詳細對比。還要注意詞義細節(jié),有的選項可能就是文字游戲,兩個不同用詞詞義錯誤,則天壤之別,應當注意判別。
結語
綜合全文,分析過去五年以來的高考語文全國卷論述類文本考綱與考點分布情況,2013年到2017年高考論述文考綱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整體來說,近五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論述文的考查都與現實聯(lián)系緊密,無論是史學、文學、美學、經濟學,還是法學,可以說考點安排、考查范圍都是比較靈活多變的,試題的難度也有一定的差異性。為了能夠正確抓獲這寶貴的9分,應當加強論述文本閱讀訓練,通過文本速讀訓練、選項精度訓練、辨析與推理訓練,旨在提高考生綜合能力,做出準確的判斷與選擇。
參考文獻:
[1]張坤,王曉亮.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考點精析[J].中學語文,2011(1):35-37.
[2]尤立增.高考論述類文本的考查及備考定位[J].中學語文教學,2015(9):77-80.
[3]孫大娟.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命題分析與備考指導[J].試題與研究,2016(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