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作為二十一世紀新時代的新青年,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踐行者,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全面發(fā)展的時代弄潮兒,而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條件是要有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有利于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zhàn)略科技人才。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為例,詳細闡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展望。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展望
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見,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yè)。當然,教育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分類更是細致全面的。其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顯重要,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承擔著國富民強的重要使命,應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社會實踐能力,更要有強健的體魄,堅韌不拔的意志力。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高校學生數量在不斷增加,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斷優(yōu)化,致使大學生正面臨著各種巨大的壓力,如學業(yè)、情感、就業(yè)等等,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危機重重,事件頻發(fā)。一個個殘酷的事實在警示我們,各高校必須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不斷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在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堅持重在建設、立足教育的方針,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制度、師資隊伍建設;根據大學生身心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知識、輔導和咨詢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便預防和緩解大學生心理問題。下面以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為例,來詳細闡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未來展望。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不夠。現代社會對人才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全面發(fā)展的條件和基礎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社會壓力,大部分同學都存在不同程度、類型多樣的心理障礙和問題。為此,高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應該重視??涩F實的情況是學校在組織正常的教學活動時,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組成部分,任課教師講解簡單,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理論和實踐相互脫節(jié),致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真正落實,發(fā)揮不出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及社會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2、學校已有的可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且缺乏專業(yè)化。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人數在增長,自殺、兇殺等一些反?;驉盒允录粫r見諸報道,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變得十分復雜和棘手。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專業(yè)的心理學教師、心理咨詢工作者和醫(yī)務人員是每個高校都應配備齊全的。并且,思政教師也應肩負起教授心理健康知識的重任,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理論,不斷提高心理咨詢的能力和技巧。但是,我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主要有思政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的老師、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等,而這些人都沒經過專門的心理知識學習和培訓,根本不具備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格和能力。特別是輔導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只能采取談話談心、思想疏導、心理安慰等等簡單的方式,不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甚微,還可能誤導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阻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實施。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當下是信息社會,網絡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工具。在高校也如此,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與世界的主要溝通渠道。然后,大學生的自律能力是不強的,心理也不夠成熟,難免出現一些“網癮青年”、“網貸問題學生”、“游戲大王”等等,如此,網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我校也不例外,網癮問題學生頑固存在。同時,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沒能趕上網絡化步伐,只構建了一個簡單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網站,用于新生開展心理普查,反饋輕度心理問題學生,以供各學院參考解決。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1、宿舍園區(q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為了學校的美好發(fā)展,津橋學院空港校區(qū)是遠離市區(qū)的,導致學生除了上課時間,其余時間都傾向于待在宿舍休息、學習、娛樂。并且大部分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面對殘酷現實的社會,在人際關系、自我管控方面都會暴露問題,而宿舍園區(qū)正是心理問題的高發(fā)地帶。可見,利用生活園區(qū)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以生活園區(qū)為場所,充分運用樓棟、樓層宣傳欄,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途徑,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心理健康;以宿舍園區(qū)硬件設施為基礎,開設心理咨詢室、心理治療室、心理閱覽室等等場所,特別要增設各樓棟內的“心靈綠地”。同時,依據宿舍園區(qū)的優(yōu)勢,成立心理朋輩輔導員隊伍,因為當學生遇到心理困難時,首選是向周圍親密的朋友訴說,而不是心理老師。因此,朋輩輔導員的幫助形式可以更好地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三重作用,還可以線上線下與需要幫助的學生一對一交流。
2、具備心理學知識的輔導員應作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主體。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應該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合理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學生,然而,輔導員就算堅持“以生為本”的工作理念,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在處理心理健康問題時,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加強高校輔導員心理學知識學習與培訓,豐富輔導員知識層面,或直接引進教育心理學專業(yè)人才擔任高校輔導員,不僅能提高輔導員的工作能力,還有利于輔導員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好地得到學生的支持和信任。
3、充分利用網絡介質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熟悉世界的重要渠道,利用網絡載體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途徑,更方便大學生向輔導員、心理咨詢老師反饋真實生活和心理需求。再者,輔導員要充分利用網絡隱藏身份,通過QQ、微信、微博、郵件等現代科技工具與學生交流,認真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咨詢、解惑、答疑工作,把可能出現的簡單心理問題遏制在萌芽階段。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不僅包括精神、心理上的正常狀態(tài),還突出表現在社交、生活、工作上的溝通和配合能力。大學生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其心理健康不僅關乎自身成長需求,還關乎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特殊性、復雜性,對培養(yǎng)具有國際水平的戰(zhàn)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chuàng)新團隊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 郭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13)
[2] 周穎,大學生生活園區(qū)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17 (74) :153-154
[3] 劉劼,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討與思考[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 (9)
作者簡介:孫鶴(1988年2月-),女,漢族,云南省宣威市,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實驗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