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穎 楊成亮
摘 要:禮儀教育是目前高校實施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構建大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起巨大推動作用。然而,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現(xiàn)狀仍存在許多問題,需通過相應對策來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教育;現(xiàn)狀;對策
禮儀,是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的積淀,它是以約定俗成的方式表現(xiàn)的尊人律己的完整行為,被人們所認同和遵守。對個人而言,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對社會而言,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自古以來,中國就推崇禮儀,并把“禮”作為修身、治國、齊家的文化基礎。正所謂“不學禮,無以立”,現(xiàn)如今大學校園中出現(xiàn)了許多不知禮、不守禮的不文明行為,致使社會上傳有當今大學生“有文憑而無文明,有教育而教養(yǎng)”的說法,不得不引起高校思政工作者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視和思考。
1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開展大學生禮儀教育,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禮是治國安邦之本,它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和實踐者,應當對他們加強禮儀理論及規(guī)范的教育和實訓,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加深大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實踐和思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1]。
禮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提高社交能力。美國著名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指出,一個人的成功來源于15%的專業(yè)技能和85%的人際關系與處事技巧[2]。禮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前提,也是開啟社會交往的鑰匙。在高校開展禮儀教育,讓大學生學習基本的禮儀規(guī)范,掌握人際交往技巧,能使他們把握交往尺度,提高社交能力和社交自信心,構筑和諧融洽的人際圈。
加強禮儀教育,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順應社會化的時代要求。社交禮儀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禮儀的核心是尊重,一方面是對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只有能夠自覺接受社會禮儀約束的人,才更易于融入社會。禮儀教育,能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境界,塑造優(yōu)雅的形象,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幫助大學生由“學校人”順利過渡為“社會人”,提升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更好地適應工作、適應社會,從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推動他們的社會化發(fā)展。
2當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現(xiàn)狀
西方多元文化的滲入,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大量新思潮、新觀念不斷涌入,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思想觀念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對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高校對禮儀教育的認識不到位,使大學生禮儀教育仍處在德育的邊緣地帶。目前,傳統(tǒng)高校的普遍狀況都是重專業(yè)教育而輕人文素養(yǎng)[4],這與我國長期以來的重“成長教育”輕“成才教育”的觀念有關。禮儀會隨年齡、社會閱歷的增長而獲得的錯誤觀念,導致了我國的高校禮儀教育仍處在德育的邊緣地帶,將禮儀視作可有可無的花架子,沒有設置專門課程的必要,也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也都脫離了最根本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活動。
當前大學生禮儀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未能真正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F(xiàn)有的高校禮儀課,一般都設置為校公選課或選修課程,相對于專業(yè)必修課而言,這一類的課程普遍存在要求不高或管理不嚴等弊端,對禮儀課重視不足,無法提高大學生對禮儀修養(yǎng)的意識。禮儀教育的方法亟待改進,內容有待創(chuàng)新,良好的校園禮儀氛圍也尚未形成。
專業(yè)禮儀教育的配套師資未能跟進,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水平。由于當前我們還未能把禮儀教育納入專業(yè)教育的范疇,專業(yè)的禮儀教師極度缺乏,許多現(xiàn)有的禮儀老師都是自學或半路出家,禮儀教學的水平參差不齊。目前給禮儀教師提供的實踐平臺也較為有限,無法對禮儀教師提出更高的專業(yè)要求。
3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對策
大力倡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宣傳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營造良好的習禮氛圍。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淵源歷史,人文精神積淀深厚,自古以來就將禮儀教育列為道德修養(yǎng)的目標之一。因此,我們應當倡導學生多讀文化經(jīng)典,從《三字經(jīng)》《論語》等有關文明禮儀教育的著作中體會“禮”、習得“禮”,從而規(guī)范自身的“儀”,使大學生在重讀經(jīng)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禮儀的熏陶,由內而外地展現(xiàn)禮儀的風采。另外,通過校園網(wǎng)、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來加強對禮儀教育及其重要性的宣傳工作,舉辦禮儀知識競賽、禮儀先生等活動,將禮儀教育納入文明校園建設的范疇,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禮儀文化氛圍。
改革高?,F(xiàn)有的禮儀課程和教學方法,優(yōu)化禮儀教學內容。要讓大學生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首先應當懂禮知禮,因此有必要在高校開設專門的禮儀課程,將禮儀納入必修課的范疇。課堂教學為系統(tǒng)地學習禮儀知識提供了良好的途徑,且能在授課過程中將禮儀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相結合。同時,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階段的學生,應當開展側重點不同的禮儀教育,充分體現(xiàn)禮儀知識的實用性。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手段,采用角色扮演、游戲、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訓練,最后,應當采用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來全面檢驗和衡量大學生的禮儀素質。
通過專業(yè)化培訓,提升禮儀師資質量,發(fā)揮禮儀教師的表率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既是“禮”的傳授者,也是“禮”的踐行者。作為高校輔導員,應當通過專業(yè)化的培訓,提高自身的禮儀修養(yǎng),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引導大學生自覺學習禮儀和接受禮儀,將禮儀教育貫穿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在傳授禮儀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示范效應,只有自身的言行不斷趨于符合禮儀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品質,才有可能將自己的禮儀素養(yǎng)潛移默化地滲入到學生的意識當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參考文獻:
[1]陳麗.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及實施策略[J].科教導刊(下旬),2015(1):10-11.
[2]馬學敏.大學生禮儀教育路徑探討[J].唐山學院學報,2013,26(1):103-105.
[3]胡綿娓.大學生禮儀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研究[J].教育觀察, 2017, 6(23).
[4]冉燕.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思考[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35(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