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中蘊涵著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學內容,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應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新出臺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在中小學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全新的歷史時期,心理健康教育被擺到了更高的位置。廣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一切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和健全人格有所幫助的教育教學活動。而狹義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在校園內進行,通過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綜合技能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程改革進程中,對教材結構進行了全面更新,在每個單元后都設置了語文學習園地,小學生進入三年級以后還涉及到了寫作內容,進入五年級以后,把綜合性學習作為了一個單獨的組別。單從教材結構分析,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教材編寫者把握住了小學生的心理變化特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引導小學生開展由簡到難的學習。深入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科學、自然、社會、人文、藝術等多方面,適合小學生心理年齡階段的教學內容。在教材中利用一些鮮活的人物形象讓小學生更深刻的感知世界,體會社會,完善個性,健全人格。小學語文新教材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書籍。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專門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完全不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將語文教學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結合,確保不影響教學質量、教學進度的前提下,加入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將這兩方面的教育有效結合。在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深入挖掘小學語文課程中所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巧妙的應用到教學中,就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1.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大致上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愛祖國,愛自然,愛科學,愛人民,愛自己。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這些主題,將語文教學中有關愛的相關內容和因素充分挖掘出來,讓小學生充分體會愛,感受愛,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夠愛祖國,愛家人,愛自己。例如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講述了毛主席關心人民疾苦,為人民解決困難,造福人民的事跡。通過講解這篇文章,要讓學生熱愛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忘記那些教育、幫助關懷過自己對自己有恩德的人。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講解一下這篇文章的背景。這篇文章主要涉及到毛主席在江西瑞金,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建立紅色根據(jù)地,領導人民群眾鬧翻身求解放,為廣大勞動者謀幸福。在這期間,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而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期。文章講解完畢之后,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在感受幸福生活時,應該不忘哪些人。這樣的教學設計,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從教材中走入生活,從日常生活中,感受他人的愛意,從平常生活的吃、穿、住、玩等方面感受別人的愛的同時要學會感恩。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更好的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統(tǒng)一。
2.完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和諧學習氛圍
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對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小學生發(fā)展有很大幫助。而教師正是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者和組織者。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采用民主的教學組織方式,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公平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日常教學、生活中要和學生進行廣泛交流,用恰當?shù)脑~語和語氣與學生進行溝通,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和個性發(fā)展。小學階段學生很在意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的、不受約束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用善意的微笑、溫暖的語調讓學生倍感輕松快樂,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實踐證明,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語文學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保持一個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
3.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慕o予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有些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可以讓學生自己先揣摩,然后結合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給出相應的答案,再由學生和教師一起對該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和總結。例如一年級下冊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國王以“種花”的方法來選繼承人,但花籽卻是煮過的,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誠實的品質贏得了王位,教育學生從小就要努力做一個誠實的人。很多教師在講授時只花一節(jié)課的時間一帶而過,并不會對文章內容進行具體詳細的分析講解。那么如何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誠實這個主題?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強化文章的自主學習,充分融入到文章當中,強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角色扮演,在課堂上利用一段時間進行小組間比賽,然后教師對各小組的表演情況,進行點評和總結。通過采用這種方式,能夠進一步對課程內容進行優(yōu)化調整,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做到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這對健全小學生人格具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馬海霞.魚和熊掌亦可兼得——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聯(lián)袂而行[J].主任之友(小學版). 2008(07)
[2]閆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09(01)
[3]孫未云.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周刊. 2018(10)
[4]李興賢.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外語文. 2018(04)
[5]邢麗娜,石英.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國體衛(wèi)藝教育. 2010(11)